【下线】搭载国芯科技核心应用双芯片的国内首款100%国产化智能新能源汽车——广汽昊铂GT-攀登版重磅下线
4 小时前 / 阅读约18分钟
来源:集微网
国芯科技双芯片助力广汽昊铂GT-攀登版下线,四项成果入选RISC-V大会名单。中国自研气溶胶-气象耦合预报AI模型试运行。阿里千问成新加坡国家AI项目技术底座。理想AI眼镜Livis发布会定档。

1.搭载国芯科技核心应用双芯片的国内首款100%国产化智能新能源汽车——广汽昊铂GT-攀登版重磅下线

2.国芯科技四项创新成果入选2025 RISC-V产业发展大会优秀产品和方案发布名单

3.全球首个!中国自研气溶胶-气象耦合预报AI模型试运行

4.阿里千问成新加坡国家AI项目技术底座:预训练阶段即涵盖119语言

5.理想AI眼镜Livis发布会定档 李想称其为最好AI附件


1.搭载国芯科技核心应用双芯片的国内首款100%国产化智能新能源汽车——广汽昊铂GT-攀登版重磅下线

近日,国内首台实现芯片设计100%国产化的智能新能源汽车——广汽昊铂GT-攀登版在广州成功下线。此次新车落地,是广汽集团在自主化领域的重要突破。令人欣慰的是,继实现汽车电子芯片出货量累计突破2000万颗后,国芯科技域控芯片、安全气囊点火驱动芯片等双芯片也成功应用于该车型的核心场景,为中国智能汽车产业链核心自主可控注入强劲动力。

作为核心芯片供应商,国芯科技以CCFC 3007BCT与GH-02两款重磅车规级芯片强势赋能广汽昊铂GT-攀登版,涵盖域控与安全气囊等关键领域。公司以高安全、高性能、高集成化的产品优势,助力广汽圆满完成整车级国产化突破,彰显中国芯片企业在汽车核心元器件领域的技术硬实力。

域控核心:ZCU集成化域控芯片CCFC3007BCT

广汽昊铂GT-攀登版的中央域控单元搭载国芯科技自主研发的车规级高性能多核架构MCU芯片CCFC3007BCT,该芯片作为整车域控系统的"神经中枢",承担着多域数据处理、指令调度与设备协同的核心职责,成功丰富了国产高端域控芯片在复杂场景的应用。

CCFC3007BCT采用先进PowerPC多核架构设计,主频高达300MHz,能够高效处理来自整车传感器、执行器的海量数据,保障智能驾驶、座舱交互等多场景的流畅运行。在安全性能上,该芯片满足功能安全ASIL-D等级要求,内置HSM国密算法模块,从底层架构筑牢数据传输与指令执行的安全防线,完全符合车规级严苛的安全标准。

在集成化与扩展性方面,CCFC3007BCT表现亮眼。芯片集成了电源系统、多种通信接口(MCAN、LIN、FlexRay、DSPI等)及千兆TSN高速以太网接口,支持CANFD,可实现多设备高速互联与跨域数据转发。同时配备12MB Flash与1.5MB SRAM大容量存储,以及GTM、eTPU、PIT计时器单元和EQADC、SDADC高精度ADC模块,为整车智能化功能升级预留充足空间,其综合性能完全对标国际同类高端产品,部分核心指标实现超越。

安全关键:安全气囊点火驱动芯片GH-02

作为保障驾乘安全的核心元器件,新车安全气囊系统搭载了国芯科技与广汽联合开发的车规级安全气囊点火驱动芯片GH-02,打破了国外厂商在车载安全点火芯片领域的长期垄断,为智能汽车安全防护提供国产化核心保障。

GH-02芯片以高安全、高可靠为核心设计理念,同样满足功能安全ASIL-D等级要求,通过车规AEC-Q100认证,完全适配汽车行业严苛的工作环境与可靠性标准。芯片采用高集成化设计,整合电源、传感器、触发回路、安全监控与通讯功能于一体。

在关键性能上,GH-02支持16/12路灵活可配的点火回路,配备6路PSI5接口与10路检测通道,能够实现电压、电流、温度等多维度参数的自动检测与诊断,确保点火驱动功能的精准触发与故障预警。在紧急制动、碰撞等突发场景下,芯片可实现毫秒级响应,保障安全气囊及时准确弹出,为驾乘人员筑起生命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替代加速:汽车芯片应用生态共建

此次国芯科技域控芯片CCFC3007BCT与安全气囊点火驱动芯片GH-02成功搭载广汽昊铂GT-攀登版,是国产芯片企业与车企深度协同、联合创新的典范。早在今年4月,广汽集团科技日发布会上,国芯科技就作为核心合作伙伴,参与发布自主研发的车规级芯片,并加入"汽车芯片应用生态共建计划",与全产业链携手推进国产化替代进程。

当前,国内汽车产业"国产化替代"浪潮已至,面对这一历史机遇,国芯科技将进一步扩大车规芯片研发投入,聚焦智能域控、智能座舱主动降噪、动力总成、线控底盘、电池管理、智能网联安全等更多核心场景。未来,国芯科技将以技术创新为锚点,以生态共建为纽带,与全产业链伙伴携手,让更多国产芯片驰骋在智能汽车的"快车道"上,为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核心动能。

(来源: 国芯科技)

2.国芯科技四项创新成果入选2025 RISC-V产业发展大会优秀产品和方案发布名单

国芯科技四项成果入选

以“标准共建、生态协同”为主题的2025 RISC-V产业发展大会暨RDSA国际论坛于11月24日至25日在珠海、澳门采用“双城联动”模式举办。本次大会由中电标协RISC-V工作委员会、RDSA产业联盟等单位联合主办,汇聚全球近千位科学家、院士专家及行业代表,围绕RISC-V技术突破、标准共建、生态协同与场景落地展开深度研讨,为全球开源芯片产业注入新动能。

在11月24日珠海开幕的主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熊继军在致辞中指出,RISC-V为我国实现人工智能芯片、高性能处理器等领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了新路径,工信部将持续加强政策引导,推动其在标准、技术、应用等维度实现突破,全力支持RISC-V产业构建自主可控、开放协同的发展生态。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作报告强调,RISC-V的开源、灵活特性可快速响应AI应用需求,有望引领AI时代技术潮流;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杨军则指出,RISC-V的可定制化优势将支撑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发展。

会上,RISC-V工委会发布了2025年度RISC-V优秀产品与解决方案评选结果。凭借扎实的技术实力,国芯科技(688262.SH)一举入选四项:高性能云安全芯片CCP917T入选“RISC-V IP核与芯片类”,CCAT200T可信AI推理卡,CCR7001E储能核心板以及基于CCR4001S芯片的AI 直流拉弧检测方案共同入选“RISC-V整机产品与解决方案类”。

本次RISC-V工委会评选旨在交流创新经验、推广优秀实践,加强成果宣传,发挥示范带动效应,推动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各方协同的良性发展机制,为加速构建开源开放的信息技术体系和完善全产业链应用生态提供有力支撑。国芯科技多项成果入选,充分证明了公司在RISC-V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与以RISC-V技术响应市场需求的商业化能力。

RISC-V+AI+安全:国芯科技的“芯”方案

智能化、数字化浪潮汹涌,正推动着新时代商业场景的持续升级。而面向未来的商业场景革新,迫切需要芯片及基于芯片的解决方案提供稳定、高效、可扩展的技术支撑。国芯科技作为RISC-V领域的深耕者,以“安全”为优势突破口,携一张AI推理卡、两套解决方案、三颗量产芯片,正在向市场递交了一份务实且高效的RISC-V“芯”方案。

CCP917T高性能云安全芯片:面向云时代更高要求的密码芯片

在“云时代”的金融、政务与公共服务、能源电力、医疗健康、通信与互联网、智能交通与车联网场景等众多领域里,面对海量用户并发访问与指数级增长的数据加密需求,传统加密模块性能瓶颈突出、软件加密安全风险高且需要占用大量CPU计算资源,亟需具备国密合规、硬件加速与虚拟化能力的高性能云密码卡,以支撑高吞吐、低延迟、强隔离的密码服务需求。

因此,新一代的云安全芯片及密码卡需要:①提供超高性能的密码算法服务能力,满足海量数据加密和海量用户认证需求;②需要具备更高的安全性,解决部分场景下对更高安全等级的要求;③需要具备支持硬件虚拟化的能力,支撑在云场景下的多用户应用安全隔离与高效执行。

面对上述复杂安全要求,国芯科技基于自主RISC-V架构多核CPU研发了超高性能云安全芯片CCP917T,并以此芯片为核心设计了系列云安全密码卡。

CCP917T云安全密码卡具有业界领先的算法性能。产品的非对称算法SM2签名性能高达100万次/秒,验签性能达40万次/秒,RSA2048私钥签名性能高达4.6万次/秒;对称算法SM4加解密吞吐量高达80Gbps,AES性能达80Gbps,摘要算法SM3杂凑运算性能达85Gbps。

CCP917T云安全密码卡具高安全、高可靠性。目前, CCP917T云安全芯片已通过国家商用密码检测认证,CCP917T云安全密码卡可达到国密三级密码模块的要求。 而且,CCP917T内嵌的神经网络处理单元(NPU),可以为云密码卡产品进行智能异常检测等保障,使产品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CCP917T云安全密码卡支持SR-IOV技术,可支持多达256个虚拟功能(VF)。此外,产品具可重构安全技术,能够灵活适应业界的各项主流安全算法和安全应用框架;并含有多个外设和片外扩展接口,如DDR4 高速存储接口,可以运行复杂操作系统以适应各种 APP 应用场景,方便客户进行板卡二次开发;千兆以太网接口、USB3.0 接口、EMMC 存储接口等,用于适应今后不断发展的如抗量子算法,AI加速算法等。

目前,CCP917T芯片及模组已开始在密码服务、网络安全、可信计算等领域的重点客户中部署应用。

CCAT200T可信AI推理卡:面向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整机产品与解决方案

在金融、政务、医疗、智慧城市及工业视觉等关键领域,AI推理卡正成为支撑智能化应用的核心硬件。然而,这些场景普遍面临三大挑战:算力不足以满足高并发实时推理需求;多模态数据处理对视频编解码资源消耗大;开放环境下存在模型篡改、数据泄露等安全风险。

面对“不仅要算力,还要安全”的需求,国芯科技基于参股公司江原科技第一代全流程国产自主RISC-V架构AI算力芯片,开发了可信AI推理卡CCAT200T,向市场提供高性能、高可靠的云端与边缘端推理方案:

1. 算力方面,CCAT200T单卡算力达160TOPS@INT8,支持多达128路1080p视频解码;配备4核RISC-V处理器与LPDDR5内存控制器,带宽达204.8GB/s,有效缓解算力与视频编解码压力。

2. 安全方面,CCAT200T内置可信计算模块,支持国密SM2/3/4算法,为CCAT200T提供安全可靠的应用计算环境,支持静态启动度量功能,防止客户在使用软件的过程中可能会遭遇破坏或者黑客的恶意攻击,保护敏感信息不被窃取或不被恶意代码使用。

通过软硬件协同优化,CCAT200T在智慧城市视频分析、AIGC(AI-Generated Content‌)内容生成、语音识别等场景中,显著提升推理效率并降低CPU负载,同时以硬件级可信能力填补传统AI加速卡的安全空白,为高敏感行业的AI部署构建坚实底座。

CCR7001E储能核心板:面向工业场景应用的解决方案

在储能系统加速发展的趋势下,电池管理系统(BMS)作为管理电池组的核心中枢,BMS需集成四大核心功能以构成牢牢守护储能系统安全的核心能力:

1. 实时监控,精准采集电压、电流、温度及绝缘电阻数据,动态评估荷电状态(SOC)与健康状态(SOH)。

2. 主动防护,通过过充/过放/过流/过温保护、均衡管理及热管理策略,抑制性能衰减与异常扩散。

3. 协同控制,联动逆变器动态调节充放电功率(如低温限流、SOC阈值功率调整),并通过通讯协议实现故障告警与启停指令交互。

4. 数据闭环,记录运行参数与故障日志,支撑算法迭代优化与追溯分析。

瞄准储能系统的“安全刚需”,国芯科技基于CCR7001E高性能四核64位RISC-V处理器核心板,开发了电池管理系统(BMS)主控平台方案。

CCR7001E方案通过核心板强大的多接口融合控制能力(集成3路CAN 2.0B、6路RS485、5路千兆网口及28个GPIO),满足储能柜多设备协同与实时控制需求;在软件层面,原生支持Debian/Ubuntu操作系统与Docker容器化部署,可快速构建BMS业务平台。整个方案采用“硬件核心板+功能扩展板+容器化软件栈”的构架,具备工业级可靠性(-40℃~85℃宽温工作),为储能客户提供安全、高效、可扩展的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

国芯科技推出的CCR7001E储能核心板方案,基于自主RISC-V架构芯片打造,从底层芯片到上层应用实现全栈技术掌控,保障了供应链安全与技术迭代的自主权。目前,该方案已成功在储能电站进行商业化部署,验证了其在实际场景中的可靠性与价值。

基于CCR4001S芯片的AI直流拉弧检测:面向智慧电力场景应用的模块产品与解决方案

拉弧是发生在带电导体与导体(或地)距离较近时,导体间的电压击穿气体,使气体电离而产生的一种持续放电现象。在光伏系统中,接点松脱、接触不良、接线断裂、绝缘材料老化、碳化、电线受潮、腐蚀、绝缘材料破损等原因都可能产生拉弧。由于光伏系统直流侧接线端子很多,发生拉弧危害的可能性较高;一旦发生事故,轻则导致设备损害,重则引发火灾,对人员、资产安全构成威胁。

防患须于未然。如何让拉弧检测更加高效?国芯科技应用自主研发的RISC-V架构AI MCU芯片CCR4001S,开发了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直流拉弧检测方案(AFCI)。AFCI通过实时采集并分析直流系统中的高频电流信号,利用深度神经网络强大的特征提取与模式识别能力,智能辨识由拉弧产生的独特故障特征;通过大量电弧特征数据和自学习算法训练逆变器电弧检测模型,使电弧检测更精准,从而有效减少误报。相较于传统方法,国芯科技的AFCI方案能有效区分干扰信号与真实电弧,实现毫秒级快速响应与断电保护,显著提升光伏等直流系统安全性,具有高灵敏度、低误报率的优势。

此外,国芯科技的AI直流拉弧检测方案的优势还包括:

1. 更好的扩展性和自学习能力:AI可自适应优化处理大数据,传统方案依赖人工调整,扩展受限。

2. 适应性和灵活性:AI适配新需求仅需重训/微调,传统方案则需重写代码或人工调整相关诸多参数。

目前,该方案已有多家客户在光伏逆变器和储能PCS产品中应用验证。

结 语

开源只是开始,开放助推创新,应用才是硬道理。国芯科技将持续以RISC-V“芯”方案,直击市场需求,助力产业腾飞。

(来源: 国芯科技)

3.全球首个!中国自研气溶胶-气象耦合预报AI模型试运行

据央视新闻报道,为精准预报西北地区沙尘天气过程,日前,全球首个气溶胶-气象耦合预报人工智能模型投入试运行,可每天两次更新分辨率达5公里的沙尘预报产品,更精准预报局地沙尘过程。

该模型由我国自主研制,在不到1分钟的时间内,可以完成未来5天、涵盖54个关键参数的全球高精度环境气象预报。

沙尘预报是气象预报中极具挑战性的领域之一,其难点在于沙尘天气形成与传输过程受多因素耦合影响,且沙尘自身的物理特性复杂多变。

据介绍,气溶胶-气象耦合是指将大气中悬浮的气溶胶颗粒(如沙尘、PM2.5)与温度、风力、气压等气象要素作为一个整体,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协同变化,从而提升预报精准度的技术思路。

简单来说,气溶胶与气象条件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双向影响”。

气象条件直接影响气溶胶的“命运”,如风力大小决定沙尘等气溶胶的起沙强度与传输距离,湿度、降水会影响气溶胶的沉降速度。

同时,气溶胶也可以改变气象环境,如大量沙尘颗粒会阻挡太阳辐射,导致近地面降温。

据悉,气溶胶-气象耦合预报人工智能模型还能提供沙尘、硫酸盐、黑炭等多类气溶胶的光学厚度与质量浓度数据,大幅提升西北高分辨率沙尘天气预报时效与能力。(来源: 凤凰网)

4.阿里千问成新加坡国家AI项目技术底座:预训练阶段即涵盖119语言

据阿里云官方公众号,新加坡国家人工智能计划近日发布了一款名为 Qwen-SEA-LION-v4 的东南亚多语言大模型。该模型的核心技术底座基于阿里巴巴的“通义千问”开源模型构建。

IT之家从官方介绍获悉,这款由中新合作打造的模型迅速在“东南亚语言模型全面评估基准”(SEA-HELM)的开源模型榜单(参数量 2000 亿以下)中登顶。

东南亚地区拥有超过 1200 种语言,日常交流中普遍存在多种语言混用等复杂情况,而全球主流的 AI 模型大多以英语为中心,难以有效服务本地市场,形成了巨大的“AI 鸿沟”。此次合作旨在解决这一长期困扰当地 AI 发展的难题。目前,Qwen-SEA-LION-v4 模型已通过 AISingapore 官网和 HuggingFace 开源社区向全球免费提供下载。

Qwen3 模型在预训练阶段就已涵盖 119 种语言,为理解东南亚小语种打下基础。通义千问团队还在后训练中增加了跨语言训练任务的比重,以更好地处理现实世界中的多语言混合输入。(来源: 凤凰网)

5.理想AI眼镜Livis发布会定档 李想称其为最好AI附件

理想汽车正式对外披露了其在智能硬件领域的最新布局,官宣理想AI眼镜Livis发布会将于12月3日 19:30举行。此举意味着理想汽车的智能生态将突破车内物理空间限制,正式进军智能穿戴设备市场。

此前,理想汽车CEO李想亲自为这款新品预热。他将该产品定义为“理想最好的人工智能附件”。官方也表示这是一款可以“戴”着走的“理想同学”。从这一表述可以推测,Livis眼镜将深度融合理想汽车现有的语音助手与大模型能力,旨在为用户提供脱离车辆环境后的无缝AI交互体验,确立了其作为车机延伸终端的产品定位。

(来源: 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