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 EXPO|爱立信张永涛:以“差异化连接”与“AI”破局 拥抱通信新时代
15 小时前 / 阅读约5分钟
来源:C114
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在京开幕,爱立信提出移动通信从通信网络到数字基础设施的新定位,指出5G时代面临增收困境,提出差异化连接与AI融合的新路径。

日前,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PT展)在北京拉开帷幕。本届展会以“数实融合新引擎 智启未来新动能”为主题,汇聚全球信息通信领域的前沿技术、创新应用与产业生态。

期间,爱立信中国区技术部副总经理张永涛先生以“通信新时代 数实新机遇”为主题发表演讲,从移动通信角色转变、数字化未来发展趋势、通信产业发展瓶颈等方面分享了来自爱立信全球的洞察。同时,张永涛先生也就爱立信应对产业挑战与机遇的路径进行了解读。

新定位:从“通信网络”到“数字基础设施”

当前,移动通信、云计算与人工智能三大技术组成了支撑数字化转型的“黄金三角”。对此,爱立信提出了“Moblie-First- 移动引领”的观点,即移动通信在数字化转型和迈向未来的进程中正在起到引领和先行的作用,缺少了移动通信的支持,云计算与人工智能的普及和规模化也就无从谈起。

爱立信中国区技术部副总经理张永涛

在演讲中,张永涛指出,当移动通信的定位从传统的“通信网络”上升到“数字化基础设施”,也就意味着移动通信面临着更多在能力、性能与差异化的需求,比如:能够提供无限的可靠连接,承担开放创新平台的角色,同时还要能够支持算力与智能的随处供应。

新挑战:从增收困境到“物”尽其用

从1G到5G,从“通信网络”到“数字基础设施”,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特征。当前,全球移动通信技术虽然处在快速发展的变革期,也面临着挑战与机遇。张永涛谈到:“5G时代,我们正在建设很大的一张网络,但如何实现商业变现?其实很多市场都出现了增量不增收的问题,这也说明5G潜能没有被完全释放和使用。同时,我们如何利用革命性新技术赋能移动通信的发展?这些是挑战也是机遇!”

新路径:双管齐下拥抱通信新时代

面对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张永涛结合最近一期的《爱立信技术评论》,与来宾分享了爱立信对于数字未来关键趋势的洞察,以及爱立信利用“差异化连接”与拥抱AI推动移动通信技术、商业创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

爱立信已经连续十年发行行业与技术趋势报告,从最初关注创新技术,到创新用例,再到创新模式,爱立信致力于用专业的视角来呈现通信产业发展的关键趋势,并启发行业创新与进步。在这期行业与技术趋势报告中,移动通信技术在数字化未来的关键趋势被总结为四个“要”:第一,要满足差异化的需求;第二,要充分拥抱AI;第三,要向横向的分层架构转型;第四,要瞄向未来技术。而在这些趋势中,也隐藏着“破局”的密码。

对此,张永涛指出,如何以差异化的连接满足差异化的需求是我们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爱立信在全球率先提出并践行着这个概念。为了更好的支撑差异化连接,网络要具备可编程性,未来,不仅运营商可以编程,还可以把很多能力以API接口的形式开放给应用开发者,让全社会都能对这张网络进行差异化的编程,从而同时实现运营商的业务模式创新;其次,要加快AI与移动通信技术的融合,无论是运营模式还是应用的创新都离不开一张实现高阶自智的AI原生网络。我们不仅要实现 “AI for Network”,利用AI实现分布式智能、集中式智能、网络的自动化编排、开放生态、以及基于意图的网络高阶自智等;也要做到“Network for AI”,构建智能网络底座,满足AI应用的特性需求。这将成为移动网络智能化,通信用例创新与业务领域拓展的坚实基础。

在谈及移动通信未来业务前景时,结合爱立信在全球范围内推进差异化连接的实践,张永涛表示,如果把目前的移动通信技术和应用放到5G和6G的整个发展过程当中,我们还处在一个非常初期的阶段,后续会有很多发展的前景。从新的规模化用例看,我们预计到今年年底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可达到千万级,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需要网络支撑的服务。而AR和VR也在蓄势待发,车联网、具身智能、低空经济等都在加速发展;而从新的业务领域拓展上看,中国5G to B的业务是非常领先的,国际上也有很多运营商在积极尝试将差异化连接应用在关键基础设施领域,而运营商也可以通过API能力开放,让更多的开发者调用网络能力用于更丰富的业务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