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标准数字园区建设指南》印发,看POL成园区建网主流方向
4 小时前 / 阅读约7分钟
来源:C114
工信部印发《高标准数字园区建设指南》,推动万兆光网等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无源光局域网(POL)凭借架构简化等特征,成为园区建网主流,助力智能制造及多行业数字化转型。

C114讯 11月28日专稿(蒋均牧)伴随AI技术蓬勃发展、数实融合日益深化,园区这一产业集聚与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正迎来新一轮升级浪潮。日前,工信部《高标准数字园区建设指南》的正式印发,无疑为此勾勒出清晰的方向与路径。

文件中提出,要推动“万兆光网等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演进升级”,“打造高速泛在、敏捷可靠的网络通道”。作为在园区场景下实现万兆光网的关键技术,无源光局域网(POL)亦引发业界广泛关注——凭借架构简化、绿色节能、平滑演进等特征,它有望成为数字园区、智慧园区建设的“新标配”。

POL成园区建网主流方向

《高标准数字园区建设指南》明确要求,到2027年建成约200个“高标准数字园区”,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100%覆盖、双千兆网络100%覆盖,并从产业数字化、专业服务、运营管理、基础设施四个维度提出量化标准;同时配套设备更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工业互联网“百城千园行”等支持措施,鼓励地方要素保障和社会资本参与。文件中对网络基础设施的高标准、高要求,实质上为POL这类新一代网络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

这一政策导向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产业发展脉络深度交织。当前,园区网络正处于代际更迭的关键节点:Wi-Fi 6/7普及、IoT设备激增、业务云化加速,共同驱动带宽需求呈现指数级增长。传统铜线网络在性能、能耗、运维和演进能力上已显疲态,“光进铜退”从趋势走向必然。

所谓POL,简而言之,是一种基于无源光网络(PON)技术的园区网络解决方案,其核心特征在于以无源分光器取代传统有源汇聚交换机,将传统“核心-汇聚-接入”三层架构压缩为“核心-接入”两层,从根本上重构了网络逻辑。传统多层交换架构在处理高并发、低时延业务时易形成拥塞点,而POL采用点对多点(P2MP)拓扑,天然契合园区业务流“南北向”发展趋势。POL同时还具备“分光不分带宽”的能力,即每个光网络单元(ONU)均可独享PON口最大带宽,结合动态带宽分配(DBA)机制,实现业务“0丢包”的确定性体验。

这种极简架构带来了巨大的连锁效益,其核心优势可概括为建设省钱、运维省心、绿色节能、平滑演进等几方面:建设省钱,P2MP组网,省汇聚、省光模块、省布线;天然支持一纤多业务,数据、语音、无线一纤承载;硬隔离切片,多网变一网。运维省心,POL原生集中式管理,整个园区只需1个管理节点,极简运维;汇聚层无源免维护,故障点大幅减少,故障定位减少至“分钟级”。绿色节能,在弱电间无需部署有源交换机和空调,能耗下降30%以上且无消防风险,空间利用率提升。平滑演进,光分配网络(ODN)一次部署,30年无需更换;POL已经进化到支持50G PON技术,未来支持200G PON,持续演进。

兼顾建设与运维、高效与节能、当下与未来,使得POL成为AI时代园区网络的理想选择。目前,它已被纳入工信部《电子工业全光网络工厂技术规范》、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无源光局域网工程技术标准》、重庆《无源光局域网工程技术标准》等行业、地方标准,相关国家标准亦即将颁布。

支撑从“制造”到“智造”的关键一跃

站在智能制造最前沿,网络的地位已从“支撑系统”跃升为“生产系统”,任何微秒级的时延抖动或毫秒级的业务中断,都可能意味着巨大的经济损失。正因如此,POL的价值尤为凸显,其以多方面的优势,构建起支撑智能制造的“神经”与“血管”。

以产线环节为例,POL实现“厂房0机柜”,光纤直接连接PLC、机器人、视觉传感器等工业设备,实现了设备的即插即用和灵活部署,令产线调整变得更方便快捷,满足柔性生产所需。例如徐工集团通过部署POL,弱电间规划面积减少50%,整体能耗下降30%,交付周期缩短60%。更关键的是,POL支持Type B/C双发选收保护与端到端硬隔离,保障控制指令“微秒级时延、99.9999%可靠性”,在生产连续场景中实现“业务0中断”。

在办公与会议室场景,POL以“光纤到桌面”实现快速部署与灵活扩容,并大幅提升运维效率。北重科技文化产业园是POL在北京的首个全光示范园区,其将办公、安防、设备、无线四张网络整合为一,通过硬隔离切片实现业务安全隔离,解决了传统园区多张网运维复杂、升级成本高、难以承载新兴业务需求的痛点。

室外场景同样受益,POL支持20~40km无源长距覆盖,完美解决园区Wi-Fi回传与安防监控的布线难题,并具备抗电磁干扰、耐腐蚀等特性,适应复杂工业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一汽科技创新基地的实践。面对新能源车开发测试对网络的高要求,该基地采用了基于POL的华为F5G全光工业网方案,以一张光网络承载园区所有应用,保障数据采集、高速摄像、精密控制、智慧办公等业务的高品质承载;端到端硬隔离,实现业务动态调度、带宽灵活扩展,众多网络指标可视化呈现;高安全、高可靠,试验室F5G网络倒换时间小于30毫秒,确保科研数据实时无损传输,提供稳定网络底座。这一成功案例充分展示了POL网络在高端制造领域的强大实力和应用价值。

点亮千行百业的“智慧之火”

POL的价值并不局限于工业,其在教育、医疗、酒店等行业的规模化部署,印证了这一“全行业数字底座”的普适性。

在教育领域,POL以“万兆到教室”支撑VR教学、远程互动等智慧课堂应用。中南大学通过POL实现校园全光覆盖,工程效率提升60%,整网能耗降低30%。全国已有超2000所学校采用POL架构,其大带宽、易运维的特性尤为契合高密接入、高频变动的校园环境。

医疗行业是POL的另一重要战场。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通过POL实现CT影像“秒级调取”,阅片效率提升30倍,网络故障率下降99%。POL的硬隔离能力满足医院内网、外网、设备网的安全隔离需求,符合“等保2.0”三级要求,成为智慧医院网络建设的优选方案。

酒店行业则借助POL实现“一房一纤一终端”,融合承载上网、语音、电视、客控等业务。华润木棉花酒店部署POL后,工程成本降低60%,运维效率提升10倍,碳排放减少60%。其Wi-Fi 7光AP更可支持4K视频无卡顿、无感漫游体验,显著提升住客满意度。

POL的崛起,标志着园区网络从“配套设施”转变为“生产系统”:它不止于带宽的提升,亦是架构、运维、能效与业务承载能力的全面升级,更是从“联通”到“使能”的园区网络范式变革。随着《高标准数字园区建设指南》的发布以及更多国标、行标、团标的出台,有理由相信,POL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引领园区网络迈向更高水平,为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