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发进度不及预期,但这不影响马斯克上调量产目标。
文丨李梓楠
编辑丨黄俊杰
“老马的信誉分感觉连充电宝都借不出来了。” 一位特斯拉供应链人士说。特斯拉原本计划在今年初确定三代机器人技术方案并开始量产,这家供应商能获得价值数亿美元的订单,为此他们已投入数亿元和数百人研发近三年。
马斯克在昨天的三季度电话会上确认,第三代人形机器人 Optimus 的设计定型将推迟到明年一季度。今年 7 月 14 日,马斯克曾在 X 上发帖说,他刚刚离开特斯拉设计工作室,今年年底会有史诗级震撼的演示。两位供应链人士称,特斯拉原本计划在今年 11 月完成第三代 Optimus 的开发工作,并召开发布会。
“要造出一只像人手一样灵巧和干练的手,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马斯克说。据我们了解,特斯拉在半个月前已经确定灵巧手技术路线,但依然有大量的工程难题摆在面前。
Optimus 机器人的灵巧手基本已经是行业最精密的。但在训练分拣快递时,它的寿命只有六个星期。单只手的成本超过 6000 美元,再考虑到其他易损部件,不算电费,一台机器人买回来干活,一年光换零件就接近 10 万美元。这笔钱可以在美国雇佣两个汽车组装工人。
研发进度的延后,目前还未影响特斯拉给供应商的 Optimus 量产计划。但前述供应商都表示,他们不会完全相信特斯拉给出的指引,因为 Optimus 面临的工程难题不只是手,一切还在快速变化中。
大部分零件已设计定型,都在等手
今年 7 月,特斯拉曾暂停 Optimus 零件采购,重新设计了部分零件。据供应链透露,特斯拉已基本确定灵巧手和前臂以外的零部件供应商。今年 9 月,特斯拉恢复零件采购并开始生产没有手的 Optimus,每周产能超过 200 台。
这些改动的直接目标是为了让 Optimus 完成一场惊艳外界的现场展示,而非让它具备马斯克此前承诺的足以与人媲美的智能和灵活性。
“所有人形机器人公司都频繁更新视频。因此,马斯克需要一个完美的产品和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发布会,让 Optimus 显著领先对手。比如让机器人和他一起在台上跳舞或者与投资者面对面互动,而不只是发个视频。” 一位特斯拉供应商高管说。
今年以来,马斯克已经在 Optimus 上做了很多承诺。他声称特斯拉未来 80% 的价值将来自于机器人,并随后买了 10 亿美元特斯拉股票。
供应链信息显示,为了让灵巧手更灵活且具备更强的感知能力,特斯拉在 7 月的调整中将灵巧手执行器数量从 17 个提升至 22 个,并在手掌部位增加电子皮肤传感器。
这些改动目前仍面临较大的工程难题。
Optimus 的灵巧手依旧面临电机散热不足、部分零件使用寿命短等问题。一位人士称,Optimus 灵巧手的使用寿命不超过两个月,覆盖在手指和手掌的柔性电子皮肤会在 Optimus 摸东西时加速磨损,驱动手指的腱绳容易老化断裂。
马斯克说,为了模拟人手的能力,特斯拉工程师甚至去请教外科医生,研究人手的肌肉和发力机制。
增加自由度后,灵巧手内的执行器排布更难,特斯拉要重新设计机械结构和电路,在已经塞入 17 根钢笔帽大小的微型丝杠和数十个电机的手掌中,再多塞 5 根丝杠和电机。灵巧手中的精密金属齿轮会在高频共振和转动中磨损,丧失精度。
一位供应商曾告诉我们,灵巧手还会因运动控制算法失效而损坏,比如机器人可能会失控将手砸在桌面上。结构精密的灵巧手坏了只能换,没法修,每只灵巧手成本超过 6000 美元。
机身也在继续改进,寿命、效率还无法胜任工厂工作
马斯克表示,有些设计问题可能要在量产后才会暴露,所以在目前等待量产阶段,Optimus 的设计还在不断调整,并且大规模量产后也会继续改进设计。
这是因为 Optimus 的性能还没达到特斯拉的设计目标,跟替代人的目标还有相当距离。
Optimus 体重小于绝大部分全尺寸人形机器人,且更苗条纤细。这是因为机器人执行器的集成化程度更高,工程师能在更小的体积下塞入更多元器件。一位供应商估算,三代 Optimus 的关键执行器体积比上一代小了约 10%。但还没达到马斯克的目标。
Optimus 的身体有诸多调整——腰部执行器中的四个谐波减速器更换为新型减速器,以提升 Optimus 的承重能力;重新设计了更轻的减速器及电机,以减轻体重。
马斯克期望三代 Optimus 在二代(56.6 公斤)的基础上减重 10 公斤,以增加续航。目前工程团队只完成了 70%,减重 7.3 公斤。
这些改进或许能让 Optimus 略强于 Figure AI 和一众中国公司的机器人,但这依然不足以支撑马斯克要通过机器人改变全球经济结构的叙事。马斯克在昨天的业绩电话会上再次强调,大规模部署 Optimus 意味着无限的金钱,Optimus 每年的生产力可能是人的五倍,它可以 7x24 小时运行,甚至不需要充电,插着电源就行。
但综合多位供应商说法,除了手以外,Optimus 的手臂、腿部的多个关节执行器使用寿命和稳定性也不达预期。

从走路到拿东西,Optimus 的各种动作都会磨损关节活动需要的精密部件,而且不会像人体那样自我修复。减速器等精密器件的使用寿命普遍为 8000 小时,8 小时工作制下能用不到 3 年,坏了只能换。行星滚柱丝杠的使用寿命更低。
这类潜在的工程问题仍需大量时间调试修正。“特斯拉团队相信只要硬件设计思路正确,精度和可靠性的提升是可预见的。但工程师有时会低估这需要的时间和资源。” 前述人士说。
一位机器人公司高管称,二代 Optimus 在汽车工厂工作的平均速度只有人类的 20%~30%,只有极个别简单动作能到人类速度的 60%,三代 Optimus 搬东西的效率提升了一倍,但依然显著慢于工人。
研发阻碍并不影响特斯拉上调产能规划
我们接触的特斯拉供应商都是在昨天凌晨才从马斯克口中得知,特斯拉要在明年底把 Optimus 的产能拉到 100 万台每年。
这些供应商都认为,计划肯定会变。就在最近几周,特斯拉采购部门还在摸排供应商产能准备情况,已要求部分供应商在明年 10 月将零件产能拉到每周 1000 台,并在明年 12 月将产能拉到每周 2000 台——大约一年 10 万而已。
马斯克曾将 Optimus 形容为一个比 Model X 更难,但比登火星的 Starship 简单的技术问题。Optimus 的难题在于,特斯拉没有可以参考的对象,工程师要重新研发几乎所有零件,真正做到垂直整合。特斯拉 20 年前做电动车时,它至少不需要重新设计方向盘、轮胎。人形机器人的零件数量大概 7000 个,比汽车少 30%,大部分都要重新做。
但至少特斯拉这次得到的供应链支持比 20 年前强的多。
即使供应商对技术难度、从未兑现过的量产时间表有诸多抱怨,但也没人会拒绝特斯拉。给特斯拉供货不仅意味着订单,还有技术扶持。一位知情人士称,一家特斯拉选定的供应商做了两年无框力矩电机,依然无法满足特斯拉要求,特斯拉自己解决了问题,把图纸和技术方案授权给他们代工生产。
进入特斯拉供应链对供应商股价的拉动也是动力之一。一位二级市场投资人说:“做机器人面罩的塑料没有技术含量。但你能做特斯拉的生意,那就不一样。” 目前仍有至少 10 家公司在配合特斯拉开发灵巧手,以期成为供应商。
按最低的量产计划算,特斯拉明年仍会生产约 5 万台人形机器人,数倍于 Figure 等公司。特斯拉现在还未证明 Optimus 具备商用、产生经济价值的能力。但据我们了解,已经有数家全球头部汽车零部件公司在与特斯拉沟通总数过万的意向订单,让 Optimus 先进厂工作。
题图:迪士尼电影《创:战神》好莱坞首映礼上出现的特斯拉 Optimus;来源:视觉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