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鑫雨
编辑|苏建勋
低调了一年的智驾公司“千里科技”,正式对外做了品牌发布。
2025年9月28日,千里科技成立背后最重要的两人——千里科技董事长印奇、吉利汽车创始人李书福宣布,千里科技新的品牌英文名“AFARI”和品牌标识。
中:吉利汽车创始人李书福,右:千里科技董事长印奇。图源:作者拍摄
在这场首秀上,印奇将千里的业务进展和计划,浓缩成了两个关键词:商业化、国际化。
2025年8月,千里科技发布的2025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84亿元,同比增长40.04%。
强劲的增长,实则主要来自前身“力帆科技”的汽车、摩托车业务,“AI+车”的杠杆之力还未体现。
关于“AI+车”的商业化,印奇的预期是:今年突破百亿元的产值,明年形成规模化的收入。
目前,千里科技旗下共有三大业务现:千里智驾(L2+到L4级智能驾驶方案)、千里智舱(自然交互座舱体验)、千里智行(Robotaxi)。
印奇告诉媒体,作为千里首个AI解决方案,智能辅助驾驶方案在明年能够形成规模化的商业收入;千里的座舱产品、Robotaxi业务,在明年也会有明确的进展。
第二个关键词,则是国际化。
早在2025年5月,印奇就在访谈中提到,千里科技与华为有两个差异,一个是开放,另一个则是国际化:“结合吉利的国际化积累,海外车企会是我们的重点。”
在品牌发布会上,千里智驾董事长兼CEO、千里科技联席总裁王军将国际化视作抢占市场份额的必要动作:“在全球能够达到三分天下有其一的份额,我们不能仅仅在国内参与竞争,一定要出海。”
如今,中国智驾行业的技术进展,与海外顶级智驾方案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印奇衡量的标尺,是“含模量”,也就是大模型在“模型、规则、地图”体系中的占比。
他告诉媒体,目前,海外头部智驾解决方案的含模量,能达到80%-90%,国内大部分方案只有50%。千里的目标,则是在接下来6个月的时间里,将含模量提到海外头部水平。
如今,千里在国际化布局上,除了依托吉利的海外资源,还引入了全球化车企的资本——2025年9月25日,千里科技公告称,奔驰以约13.39亿元的价格受让千里3%的股份,成为其第五大股东。
奔驰的入股,意味着千里的全球化布局,有了一个坚实的工业体系后盾。在品牌见面会上,印奇回应奔驰的入股:“后续我们会跟奔驰,在质量和质控上进行紧密的战略合作。”
从创立旷视科技起,印奇在AI领域已有超过10年的经验。但对于智驾行业而言,他自称“新人”。
不过他认为,在智驾领域,先发的人往往有技术路线的包袱,千里对技术方案的心态更为开放:只要降低成本,且能规模化,就能采用,“我们第一次感受到有后发优势”。
在媒体群访中,围绕智驾的技术阶段、海外的业务布局、智驾的行业格局、千里的商业化和全球业务布局等问题,千里科技4名高管做出了回应。他们是:
《智能涌现》对部分观点进行了整理:
这两条路线今天已经非常收敛。未来最终的智驾系统,一定是以视觉感知为核心,加上更大的大模型为底层逻辑,在不同的场景下叠加特殊传感器去确保安全边界。但底层一定是一个“含模量”极高的大模型。
市面上主流的智驾方案,总含模量可能不到50%。在国外,行业的标杆含模量能到80%-90%。我有信心在接下来6个月的时间里,千里的含模量达到80%-90%。
第一个阶段,一定是纯AI经历的团队才能做;第二个阶段,OEM的厂商都很自信,一定要自己来做才可控,现在到了一个理性和开放的状态。
在行业内,未来会涌现几个不同解决方案的体系,这些体系都会跟一些OEM厂商形成相对比较深度的关系。因为所有的AI系统,灵魂是数据,只有形成深度的链接,而不仅仅是甲乙方的关系
在一个大的OEM体系下,基本上不会超过三家供应商。在同一个体系下的供应商,如果他们各自非常优秀,就会研发更多个性化的产品创意,包括座舱,包括更多其他产品。
我(印奇)是技术出身,在技术论断上比较决断。我认为“以大模型为驱动的,纯视觉为核心”的方案,一定是未来所有智能辅助驾驶的终极方案,这是一个确定性。
在传感器的使用上,未来一定是复合传感器,不光是激光,包括4D毫米波,甚至未来有更多创新的传感器,只要它能够在一些极端的案例情况下有助于降低成本,且可规模化,未来智能辅助驾驶里面都可以使用。
有基本原则,同时未来有叠加的方案,这是很清晰,也是一个确定性的论断,大家未来可以验证。
从L2+到L4一定需要有差异化的不同侧重。比如在L4里面,未来一个更高效的地图体系也非常重要。
现在最大的问题还有两个:一个是算力,一个是数据。现在车端的算力,虽然有800Tops、1000Tops,其实相比较我们在云侧的算力还是有非常大的局限性。
大家在未来一定会看到整个车端智能辅助驾驶领域算力的提升,以及更多的多模态大模型在端侧的应用。这个趋势也很确定。
芯片最终一定是要寻求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能够规模化。一个厂商有100万辆车,但这个数据在芯片里面非常小。芯片领域如果一年没有一亿颗芯片就无法真正去持续迭代。
行业模型跟这波大模型本质上是相反的。这波大模型的特点是通用性,未来会有很多行业数据、行业技术诀窍加进来,但还是以通用性为主的模型。
所以千里非常清楚,千里不做基模,千里跟最好的基模合作伙伴阶跃星辰一起来实现基模的战略协同。
互联网已经发展了30年,互联网只要在有人、有流量的地方,就有无数的增值业务和变现的可能。未来Robotaxi的商业化大家不用担心,大家关心的是怎么尽早地做出更加安全、更好的Robotaxi。
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是需要两类组织基因:一类是具有非常强的AI模型原生基因,每个模型的数据迭代、模型驱动需要有非常棒的AI团队。另一类是非常强大的工程化体系团队。这两个团队缺一不可。
千里智驾从商业模式上看可能是可复制的,但从团队、产业窗口期的角度,也没那么好复制。这三个团队合在一起是非常互补的。
团队的融合其实比新建一个团队更难。核心有两点:第一,目标必须一致,第二,无论几个团队,但核心的版本、主干版本就一条,我们再围绕主干版本去分配人才,才能真正形成团队融合。
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