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均价创6年新低,价格战「寒气」侵蚀供应链
9 小时前 / 阅读约2分钟
来源:36kr
2025年9月,新能源汽车均价跌破16万元,价格战致利润难升,车企营收涨但利润跌。整车厂要求供应商降本,延长付款周期。供应链悲欢不同,生存需技术驱动成本优化及战略重塑。

“透视图”是36氪新推出的轻量化数据图文栏目——以数据透视趋势,以图片呈现要点。

"Talk is Cheap. Show me the data."

作者丨徐蔡钰

今年,中国汽车行业价格战,寒气越发深入。

36氪制图

2025年9月,新能源汽车销售均价下滑至15.8万元,为2019年后首次跌破16万元价位线。激烈竞争使得市场竞争变形,理想、小鹏等新能源品牌虽然销量上涨,但利润难爬升;比亚迪、丰田、大众等企业则陷入营收涨单利润跌的怪圈。长期降价的反噬,已经浮现。

36氪制图

为控制成本,整车厂普遍要求供应商协同降本,并显著延长付款周期。价格战压力深入汽车供应链,但其中悲欢各不相同。

36氪制图

宝钢、中铝等原材料厂家稳步增长、资金充足;宁德时代等动力电池核心制造商增长明显,但正极材料、隔离膜等原料制造商仍在亏损。传统动力、底盘类Tier 1企业营收与利润共同下滑,多家巨头企业已开启多轮全球裁员行动。

36氪制图

当价格战从短期策略演变为常态竞争,整车厂及供应链的生存核心,都不再是简单的降价,而是需要技术驱动的成本优化,以及从“卷价格”到“卷价值”的战略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