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两年,TVB台庆剧《新闻女王2》再次成为年末现象级的爆款港剧。自11月5日开播以来,相关话题讨论席卷各大社交平台,热度居高不下。
而在味道纯正的“新闻宫斗”之外,嗑瓜子的观众还发现了一点新元素:“港女也开国产电动车了?”
没错,以往港剧往往都是名车秀场。但在《新闻女王2》中吸睛的,居然不是维港街头常见的奔驰宝马法拉利,而是内地观众更熟悉的国产电车——包括“网约车之王”广汽埃安,新晋颜值担当广汽昊铂、上汽名爵,等等。

《新闻女王2》里,“Man姐”文慧心(佘诗曼饰)的座驾是广汽昊铂。(图/《新闻女王2》)
有内地观众将剧情截图放到社交媒体里分享,直言“有些不真实”,但很快得到了香港网友的解惑:“剧情里的桥段,已经是现在香港的真实写照了。”
这话不假。《新闻女王2》开播前一个月,香港千亿富豪刘銮雄高调拿下刚上市不久的极氪9X,一时间成为舆论话题;撇去名流富商,今天漫步香港街头,挂着国产自主品牌logo的新能源汽车更不时疾驰而过。
没有汽车产业的香港,过去数十年最主流的汽车品牌来自日韩和欧洲,最先登陆香港的电动车品牌特斯拉,则在过去几年后来居上。
风水轮流转,香港今年上半年电动车渗透率已经领先全国。
如果说特斯拉用第一把火点燃了香港人对电动车的热情,那涌入香港的内地电动车,则为这个市场注入了更加多维的活力,改写了特斯拉一家独大的市场环境,也打破了外界对香港汽车的刻板印象。
当然,香港市场依然跟内地全然不同,汽车年销量不过 4 万辆左右,竞争却异常激烈。把车顺利卖出去,不过是在维港立足的第一步。
国产电动车在香港“出圈”,并非只停留在社交媒体。香港运输署最新数据披露,比亚迪凭936辆的电动私家车登记量,取代特斯拉成为九月香港最畅销电动车品牌。
而在上半年,比亚迪就已凭借4902辆的电动私家车登记量排名第一,领先排名第二的特斯拉超过1000辆——按照目前的趋势,2025年的香港电动车销冠,有可能花落比亚迪。
这显然是个有意思的现象,毕竟在此之前,特斯拉一直是香港电车市场的“一哥”,巅峰时期香港每卖出两辆电动汽车,就有一辆是特斯拉。2016年,特斯拉创始人兼CEO马斯克更曾在香港特区政府举办的一场创业论坛里表示,香港的特斯拉人均拥有率位居世界前列,“是世界城市发展电动汽车的典范”。
特斯拉在香港的绝对地位早已不保,但马斯克后面的那句评价却仍是无可争辩的事实。香港运输署官方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港电动私家车登记量达到18356辆,渗透率高达68.6%,位居世界前列。
假如说香港的电动车市场只有比亚迪和特斯拉互相火拼,那难免过于无聊。同样是2025年上半年新车登记数据里,刘鉴雄、郭富城最爱的极氪,尾随宝马的车灯冲进前4;小鹏770辆的成绩单,也足够暗自炫耀一把——今年走出增长乏力阴霾的小鹏,进入香港一年半,早已将其视为走向全球化的跳板。
到了今年,包括长安深蓝、上汽智己、东风奕派、吉利星愿等新车型陆续进入香港市场,电动私家车的产品线一时间变得百花齐放。而同时抢滩登陆的,还有合资品牌在内地生产的“国产血统”纯电动车,比如香港人高度信赖的日系品牌丰田。
今年10月16日,由广汽丰田生产的纯电动SUV铂智3X“反向”登陆香港,被车圈视为“猛龙过江”行为——在此之前,还没有哪家合资品牌会从内地输出自研车型到香港市场。
甚至连出租车也在转投国产电动车的怀抱。今年7月,香港运输署宣布向五家能提供网约服务的全新的士车队发放牌照,他们使用的车型都不是最经典的丰田皇冠Comfort,而是上汽大通MAXUS MIFA 7、广汽传祺E9等国产MPV车型,“网约车之王”埃安同样榜上有名。

丰田皇冠Comfort曾经是香港最经典的街车。(图/《难兄难弟》)
过去常常被嫌弃的内地电动车品牌,现在和老牌传统汽车平起平坐,香港汽车市场正在迅速追上时代。社交媒体里,更有香港人分享自己和家人去试驾国产MPV,直呼综合能力超乎预期:“完全改变了我对国产车的看法。”
你可能觉得这是“消费降级”的表现,毕竟这两年香港人北上消费的热潮有增无减,越来越多香港人尝到了性价比带来的快乐。
这自然也包括汽车。香港《文汇报》今年7月的一篇报道里,曾经这样分析国产电动车虏获香港人心的原因:内地品牌除了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和优质的售后服务外,还拥有高性价比的产品定位,海外高端豪车才有的电动按摩座椅、智能座舱、真皮内饰等功能,国产豪车不仅全系标配,而且价格仅为前者的30%~50%。
这种超绝性价比的快乐,还体现在了开车本身。
寸土寸金的香港,私家车保有量长期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不论是开油车还是开电车,向来都是一件奢侈的事,而开油车耗费的成本,远比开电车要高。

在香港,无论是开油车还是电车,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图/《马路英雄II:非法赛车》)
根据香港现行法律,车主购置新车需要缴纳首次登记税,纳税额和汽车售价直接挂钩,车价越贵,税就越狠。但为了推行电动车,香港特区政府宣布给电动车的首次登记税费“打骨折”,2018年更推出减免税费力度更大的“一换一”置换计划,鼓励油车车主报废旧车、置换电动新车。
除此之外,车主还需按年支付牌照费,油车的牌照费按引擎容量计算,年费每年最低5000港元;相对而言,电动车的牌照费按输出功率计算,年费比燃油车便宜1/5。
假如算上补能和停车,燃油车的支出成本则更像是烧钱。
一个事实是,香港油费常年稳居全球前列,加油站只提供辛烷值更高的98号标准无铅汽油(“黄金油”)和特级无铅汽油(“白金油”),每升油价常年维持在27~30港元的区间内,是内地的三倍左右。相比之下,香港街头有很多公共充电桩,电价比油价更为便宜。不少停车场还提供了专门的充电车位,停车充电还能抵扣停车费。
通常来说,燃油车停进停车场,每小时收费起步价大多在20~35港元,有的地方每小时停车费更高达80港元,且上不封顶。

社交媒体里,不少人对香港的油价感到震惊,这些帖子的下方往往有“为什么不开电车”的询问。(图/小红书截图)
香港面积不大,驾车环绕香港一周只需大半天,加上香港的气候温暖,电动车的续航在这里不会产生明显的季节差异。在油车高昂的养车成本面前,港人将目光投向电动车——尤其是性价比超绝的国产电动车,也就不足为怪了。
更何况香港的特殊政策,无形中也在助力电动车推广。“香港有一项规定,在天文台没有发出高温预警的情况下,燃油车在路边等人不可以开空调,但电动车就没有这个问题了。”社交媒体里,有人这样说道。
和内地电动车市场激烈厮杀的场面不同,香港的电动车市场目前仍是一片蓝海。只不过和内地市场相比,国产纯电动车在香港算不上便宜。
以卖得最好的比亚迪为例,纯电动SUV元PLUS(海外版称为ATTO 3)在香港的官方起售价为23.8万港元,若不做“一换一”,算上税费后价格将超过30万港元,在内地可以买一辆体面的豪车。而玲珑小巧的入门级纯电小车海豚,在香港的起售价也要17.98万港元,不做“一换一”的实际车价也超过20万港元。

在内地只需几万元就能买到的海豚,在香港起售价需要约18万港元,元PLUS的价格同样比内地贵出一截。(图/比亚迪香港官网截图)
这意味着比起本就无车代步的年轻人,电动车对燃油车存量车主的吸引力无疑更高。财经杂志2024年的一篇报道披露,为比亚迪买单的香港人大多是40—50岁的中年人。
更不用说,香港能够买得起新车的年轻人本就不多。
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今年8月29日发布的《香港的女性及男性−主要统计数字(2025年版)》披露,2024年女性、男性就业人士每月收入中位数为1.7万港元、2.4万港元;而汇丰银行2022年发布的一份统计数据则显示,综合所有用户消费数据,香港45岁至54岁客户消费力在各年龄层最高,每月平均开支为8.3万元,23岁至27岁的年轻人每月平均开支在2.7万元左右。
翻阅社交媒体,真正敢称自己有钱的香港人屈指可数。换言之,香港年轻人想要如愿开上比亚迪,光靠自己的积蓄显然不行。
但无法否认的是,香港人已经认可国产电动车的能力;更准确地讲,国产电动车在香港已经完成从“市场占领”向“心智占领”的转变,以“同价同质更优体验”的姿态,改变香港消费者的认知。

国产电动车在香港已经完成了从“市场占领”向“心智占领”的转变。(图/小红书截图)
不过,国产电动车登陆香港,显然不是“仅仅”为了卖车。毕竟运筹帷幄的车圈玩家们都知道,香港市场小、税费高、运营成本昂贵,在汽车年销量只有4万辆左右的弹丸之地追求市场销量,赔本赚吆喝不说,可能连代言明星的费用都不够覆盖。
内地汽车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不减,车企们涌入香港布局,目的显然是借此站稳脚跟,迈向全球市场——对于志在全球化的玩家,香港当然是一个合适的跳板。

对不少内地新能源车企来说,香港是助力他们走向海外市场的跳板。(图/《再创世纪》)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国内汽车出口495万辆,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达到175.8万辆,同比增长89.4%。国产汽车的出海征程还在加速。
国产车越来越高频地出现在香港街头,香港人感到乐此不疲,但也有人开始产生担忧——电动车的结构和燃油车天差地别,涌进来的国产车五花八门,但并非所有车企都在香港建立起完善的维护保养工序。
假如某一天内地的新能源车企倒闭了,花高价买车的“我”又该怎么办?
比起关注国产车的海外征程,这些现实的问题可能更需要当下的车企加以关注。毕竟无论在内地、香港,还是更广阔的海外市场,比卖车更重要的事情永远都是卖心智和认同,这也是站稳脚跟的基础。
《内地电动车疯狂围攻香港》汽车商业评论 2025-10-28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比内地还高,香港凭什么?》第一财经 2025-10-12
《35万!比亚迪海狮07EV在香港杀疯了,凭什么?》电车通 2025-8-24
《國產車在港強勢逆襲,比亞迪擠下特斯拉成銷冠》香港文匯報2025-7-23
《南下“淘金”!中国汽车涌入香港》汽车公社 2025-6-13
《千万豪车只卖出1辆?香港经销商抢售内地电动车:不转型就没出路》腾讯汽车 2024-11-9
《电动保姆车,何以成为香港人的新选择》浪潮工作室 2024-9-21
《卖布加迪的香港富商,为何卖起了国产电车》晚点LalePost 2024-7-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