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11 月 27 日消息,理想汽车昨日发布了截至 9 月 30 日的 2025 年第三季度财报:总营收为 274 亿元,同比下滑 36.2%;净亏损 6.244 亿元,而上年同期净利润 28 亿元。
财报发布后,理想汽车管理层召开电话会议,理想汽车董事长兼 CEO 李想、CFO 李铁、总裁马东辉和首席技术官谢炎等高管参加会议并回答了分析师提问。

谢炎透露,目前,搭载自研 AI 推理芯片 M100 的控制器正处于大规模系统测试阶段,预计明年启动商业化落地。该芯片与理想汽车自研的基础模型编译器及软件系统协同开发,未来搭载于新一代 VLA 自动驾驶系统时,其性价比有望达到当前高端芯片的三倍以上。在现有高效的人工智能推理与执行系统基础上,理想汽车接下来将重点推进技术的快速迭代、性能的持续提升以及成本的进一步降低。目前,新一代平台与芯片的研发工作已正式启动。
李想表示,在 2026 年,搭载以 M100 芯片为核心的 AI 系统的产品正式交付后,用户将切实感受到产品价值与体验的根本性转变。具体而言,汽车将从“被动使用的工具”转变为具备自动化与主动化能力的服务提供者。
马东辉则称,VLA 模型会持续迭代优化,OTA 8.0 作为首个全量推送版本,核心聚焦安全体验优化。12 月初将推送 OTA 8.1,进一步提升模型的感知能力,让响应更精准;12 月底将完成架构升级,重点强化语言与行为信息的交互,优化决策流程,同时适配 2026 年自研芯片 M100 上车。
马东辉还透露,后续还会有更多创新功能陆续落地,比如推出行业首创的防御型自动紧急制动(AEB)功能,升级安全防护能力。理想汽车也在探索任意车位到任意车位的全场景泊车功能,且会结合自建超充站实现智能找车与自主充电功能,真正完善智能出行生态。而 VLA 模型本身依托世界模型与强化学习构建,目前其相关能力已通过超 3.12 亿公里的实际行驶数据得到验证,后续也会随 VLA 模型的迭代持续完善。
据IT之家此前报道,理想汽车自动驾驶研发高级副总裁郎咸朋曾在今年 7 月透露,自研芯片的核心原因是作为一个专用芯片能够针对自己的算法进行特定的优化处理,性价比和效率都会很高。“现在我们依然使用 Thor 芯片是因为英伟达对一些新的算子支持是比较好的,算力也比较充足,在整体 VLA 迭代过程中依然有变化的可能性,所以我们依然在用 Thor 芯片。如果未来算法锁定,为了更好的效率和成本,大家都会考虑自研芯片的。”
晚点 Auto 去年 10 月消息称,理想正在同时自研两种芯片,分别是用于智能驾驶场景的 AI 推理芯片,以及用于驱动电机控制器的 SiC 功率芯片。其中,理想智能驾驶 AI 推理芯片采用与特斯拉 Hardware 5.0 类似的架构,晶体管数量约为 400 亿颗,已被送往台积电流片。理想智能驾驶车端推理芯片预计在 2026 年量产装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