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硅谷投资“教父”抛售全部英伟达股份,套现近1亿美元
2.日本AI初创公司Turing获得电装投资 估值达3.88亿美元
3.特斯拉加入AI芯片竞争行列,马斯克争夺台积电先进制程产能
4.数据中心加速迈向太空
5.谷歌计划投资400亿美元建设得州AI数据中心
6.韩企巨头宣布韩国投资计划 三星未来5年拟投入超3100亿美元
1.硅谷投资“教父”抛售全部英伟达股份,套现近1亿美元

据周末提交的文件显示,硅谷投资“教父”、亿万富翁Peter Thiel(彼得·蒂尔)已清仓其持有的全部人工智能(AI)巨头英伟达股份。此前,市场对AI驱动的科技估值泡沫日益担忧。
Peter Thiel在7月至9月期间出售约537,742股英伟达股票。其旗下Thiel Macro基金提交的13F报告显示,截至9月30日,他已不再持有任何英伟达股票。
据英伟达7月至9月期间的平均股价计算,此次股票出售的总价接近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1亿元)。
Peter Thiel还将其持有的特斯拉公司股份从272,613股大幅减持至65,000股,并分别买入苹果公司79,181股和微软公司49,000股。
Peter Thiel还完全清仓了其持有的能源公司Vistra Energy Corp的股份,共计208,747股。
Peter Thiel披露出售英伟达股份的消息,距离日本科技巨头软银集团披露已出售其持有的全部英伟达股份仅一周。
Peter Thiel此次出售英伟达股份背后的原因尚不明确。
Peter Thiel是PayPal和Palantir的联合创始人,他今年早些时候曾警告称英伟达的估值过高,此前他还将近期科技公司估值的飙升与1999~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破裂相提并论。
Peter Thiel抛售英伟达之际,正值人们对AI驱动的科技公司估值泡沫日益担忧之时。投资者担心AI巨头OpenAI将如何履行其超过1万亿美元的投资承诺,以及这会对英伟达和其他芯片制造商产生怎样的影响。
英伟达对OpenAI的投资也引发了人们对循环融资的担忧,与此同时,近期一系列大型科技公司的财报显示,最大的几家科技巨头在AI领域的资本支出正在迅速增长。
2.日本AI初创公司Turing获得电装投资 估值达3.88亿美元
日本自动驾驶技术初创公司Turing从电装公司等投资者处筹集了约153亿日元(约合9900万美元)的资金,凸显了市场对该公司人工智能技术的日益浓厚的兴趣。
据知情人士透露,Turing在完成A轮融资后,估值较一年前增长了近四倍,达到约3.88亿美元。根据该公司11月17日发布的声明,本轮融资包括一笔55亿日元的银团贷款。
Turing由日本最知名的AI开发者之一山本一成联合创立。2017年,山本一成开发的算法击败了日本排名第一的国际象棋选手,使他声名鹊起。这家成立于2021年的初创公司致力于打造全自动驾驶汽车系统,目前拥有约85名员工,其中大部分是工程师。山本在一次采访中表示:“真正难以完善的是技术,而不是商业模式。像电装这样的公司传递的信息是,一旦技术成熟,他们将积极支持大规模生产。”
据山本透露,Turing正在与包括电装在内的多家汽车供应链公司洽谈合作生产自动驾驶汽车。他表示,虽然Turing的人工智能模型可以应用于任何类型的车辆,但很可能首先应用于高端汽车。
与特斯拉和英国的Wayve一样,Turing也致力于通过训练神经网络来实现完全自动化,而不是依赖基于规则的算法。基于规则的算法在处理复杂任务和特殊场景时能力有限。然而,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已被证明充满挑战,事故频发,前景堪忧。
山本正依靠50多位顶尖人工智能工程师来推进图灵技术的研发,同时与英伟达公司合作开发目前所谓的端到端自动驾驶技术。他还押注,如果公司的人工智能模型成功,就能帮助其超越全球竞争对手,并吸引渴望更先进自动驾驶系统的汽车制造商的强劲需求。
3.特斯拉加入AI芯片竞争行列,马斯克争夺台积电先进制程产能
特斯拉快攻AI,执行长马斯克透露,他已施压台积电(2330)与三星电子这两家芯片制造合作伙伴,加快特斯拉AI芯片的生产速度,「对我来说,五年就是无止境的漫长等待」。
法人看好,英伟达、AMD加大自家AI芯片在台积电投片力道之际,特斯拉也加入抢台积电产能行列,甚至希望台积电「更快一点」,透露台积电先进制程超抢手,在大厂积极投片下,挹注台积电后市成长可期。
财经新闻网站Benzinga报导,马斯克在第32届巴伦投资年会上,与投资人罗恩.巴伦(Ron Baron)线上对谈时表示,他「非常尊敬」台积电和三星电子,特斯拉和SpaceX多年来都与这两家公司合作,但他说,即使是世界数一数二的晶圆厂,也赶不上特斯拉的步调。
马斯克说:「(生产)速度似乎还不够快,当我问他们从开工到完成一座新的芯片厂需要多久时间时,他们跟我说需要五年才能开始生产。我觉得对我来说,五年简直是无止境的漫长等待。」他解释说,他规划的时间表比较接近一到两年,笑称到第三年时,就是「无限长」了。
马斯克坦承,台积电和三星电子都正「以疾如闪电的速度」在生产,但他也警告,若供应商无法满足特斯拉对AI芯片的殷切需求,这种速度仍可能成为特斯拉的「淘汰因素」。他之前表示,特斯拉可能需要自建晶圆厂,生产自家芯片。
马斯克本月稍早证实,特斯拉即将推出的AI5和AI6芯片将由三星电子的德州泰勒市晶圆厂、和台积电位于亚利桑那州的Fab 21晶圆厂共同生产。他说,由不同晶圆厂生产的芯片可能有些许差异,但特斯拉的软件将能在这两种版本的芯片上运作。
特斯拉计划在2026年开始生产AI5,约一年后生产AI6。马斯克重申,AI5的效能将比特斯拉目前的芯片提升40倍,而AI6的效能将再增加一倍。( 经济日报)
4.数据中心加速迈向太空
人工智能(AI)的飞速发展,正推动全球数据中心需求激增。然而,这些形似仓库的庞大设施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还消耗着惊人的能源,并释放出巨量二氧化碳。据国际能源署2025年发布的报告,2024年全球数据中心耗电已达415太瓦时,约占全球用电总量的1.5%。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翻倍至945太瓦时,相当于日本全年的用电总量。与此同时,规模不断扩大的数据中心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散热挑战。
面对这一困局,全球科技企业正将目光投向太空。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多家公司开始探索将数据中心部署至太空轨道,以避开用地限制,并更高效地利用太阳能。不过,这一构想仍面临发射成本高昂、太空辐射防护等现实挑战。
优势显著
太空数据中心最突出的优势在于能源供给。它将直接利用大气层外的太阳能,获得持续而清洁的动力来源。
去年,在欧盟委员会资助下,由法国卫星制造商泰雷兹阿莱尼亚宇航公司主导的“欧洲净零排放和数据主权的先进太空云”项目,完成了关于在太空中部署数据中心的可行性研究。该项目旨在为数据存储与处理探索一条可持续的发展路径。该公司预计,到2050年,这一项目可能实现数十亿欧元的投资回报。
研究证实,太空数据中心有望重塑欧洲数字格局,提供更环保、更自主的数据解决方案。
太空数据中心还具备另一关键优势:无需用水冷却。CNN的报道指出,这类设施能避免地面数据中心常面临的土地征用、法规限制等难题。
阿布扎比的马达里太空公司是这一领域的先行者之一,已将小型计算组件送入轨道进行技术验证。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谢里夫·阿尔·罗曼迪指出,天基数据中心能服务多元客户,特别是地球观测卫星用户,在太空直接存储和处理原始观测数据,可大幅降低传输延迟,助力企业更快作出决策。
群雄逐鹿
当硅谷工程师仍在为数据中心的巨额电费和散热难题困扰时,太空数据中心已吸引全球科技力量竞相布局。
今年3月,美国Lonestar数据资产公司宣布,已在月球表面完成一款小型数据中心的测试。
本月初,SpaceX的火箭将初创企业Starcloud搭载英伟达H100图形处理单元的卫星送入轨道。英伟达称,这标志着其首个太空迷你数据中心正式亮相。
今年5月,中国国星宇航与之江实验室联合发射的“太空计算星座021任务”12颗卫星入轨,成为全球首个专为太空计算构建的卫星星座。作为国星宇航“星算计划”与之江实验室“三体计算星座”的首发任务,该计划未来将部署2800颗算力卫星,构建覆盖全球的天地一体化算力网络。
10月底,埃隆·马斯克在回应媒体时提出:仅需扩展新一代星链V3卫星,即可构建完整的太空数据中心体系。
谷歌于11月4日宣布,正研发搭载自研芯片的卫星,计划在太空中构建可扩展的计算网络,以充分利用空间太阳能。该公司预计在2027年初发射两颗原型测试卫星。
挑战犹存
将数据中心送入太空虽前景广阔,但仍面临辐射、散热和成本等关键因素挑战。
Starcloud公司首席执行官菲利普·约翰斯顿指出,首要难题在于如何在真空中有效散发大量热量,并确保芯片在太空强辐射环境中稳定运行。
尽管支持者认为太空能更好地防御人为攻击与自然灾害,但香港大学空间研究实验室主任昆汀·帕克提醒,太空环境本身亦充满不确定性。专家也持续警示太空垃圾的累积风险,认为碰撞可能摧毁维系现代社会的天基设施。
目前,将服务器送入轨道的成本仍是一大障碍。不过,随着SpaceX可重复使用的“星舰”火箭发展,发射费用有望大幅降低至原来的三十分之一。谷歌公司Suncatcher项目负责人特拉维斯·比尔斯表示,到21世纪30年代中期,天基数据中心的运营成本或与地面持平。( 新华网)
5.谷歌计划投资400亿美元建设得州AI数据中心

Alphabet旗下谷歌宣布,将投资400亿美元在美国得克萨斯州新建三个数据中心,以扩大其人工智能(AI)项目的容量。
这项投资将持续到2027年,凸显了AI和云服务提供商之间日益激烈的竞争,各方都在努力构建能够支持先进AI模型的基础设施。
OpenAI、微软、Meta Platforms和亚马逊等公司也在斥资数十亿美元建设新的AI数据中心。
谷歌表示,其中一个数据中心将位于得克萨斯州狭长地带的阿姆斯特朗县,另外两个将位于西得克萨斯州靠近阿比林的哈斯克尔县。
“这项投资将创造数千个就业岗位,为大学生和电气学徒提供技能培训,并加速得克萨斯州各地的能源可负担性计划,”Alphabet CEO桑达尔·皮查伊表示。
该公司还将投资其位于米德洛锡安的现有园区和达拉斯云区域,后者是其全球42个云区域网络的一部分。
“谷歌在得克萨斯州的400亿美元投资为谷歌在美国各州的最大投资,并支持我们州的能源效率和劳动力发展,”得克萨斯州州长格雷格·阿博特表示。
2025年,科技公司纷纷宣布大规模的投资计划,其中许多公司专注于扩大其在美国的业务版图,因为唐纳德·特朗普总统正在推动投资,以保持美国在AI领域的领先地位。
近期,Anthropic公司宣布将在美国各地(包括纽约和得克萨斯州)投资500亿美元建设数据中心。
谷歌还宣布,未来几年将在德国投资55亿欧元(约合64.1亿美元),以扩大其在德国的基础设施和数据中心容量。
一些分析师和投资者警告称,此次AI投资热潮与以往的科技泡沫如出一辙,估值和支出增速超过了短期回报。他们表示,如果AI的普及速度跟不上资本支出的增长速度,那么需求预测可能过于乐观。
6.韩企巨头宣布韩国投资计划 三星未来5年拟投入超3100亿美元
11月16日,三星电子、现代汽车和其他韩国主要制造商公布了韩国国内投资计划。此前,一项中美贸易协议引发了人们的担忧,即对美投资可能会削弱韩国国内制造业。
三星电子表示,为满足全球人工智能蓬勃发展带来的日益增长的需求,该公司将在其位于韩国平泽市的工厂增设一条芯片生产线。这是其母公司未来五年在韩国国内投资450万亿韩元(约合3107.9亿美元)计划的一部分。
就在三星宣布这一消息之际,韩国总统李在明与韩国商界领袖举行了会议。此前,一项包含韩国承诺向美国战略领域投资3500亿美元的中美贸易协议已于11月14日最终敲定。
李在明在会上表示:“随着对美投资的增加,人们担心国内投资可能会萎缩。”他呼吁企业更多地考虑国内投资。
李在明还要求各公司与韩国政府协商,充分利用3500亿美元的海外投资计划。
三星电子董事长李在镕表示:“三星将加大国内投资,为年轻人创造高质量就业机会,并更加努力地与中小企业和风险投资公司实现互利共赢。”
在会议上,现代汽车集团宣布了2026年至2030年间在国内投资125.2万亿韩元的计划,造船企业韩华海洋和HD现代也公布了投资计划。
一位发言人表示,三星新建的工厂将生产存储芯片,以满足传统服务器和人工智能服务器的需求。由于全球芯片制造商竞相生产人工智能芯片,导致智能手机、电脑和服务器所需的芯片供应紧张,半导体价格飙升。
据其建造商三星物产(Samsung C&T)的公开文件显示,作为全球最大芯片综合体的一部分,新的生产线(即P5工厂)自2023年底以来一直被推迟,原因是智能手机和个人电脑芯片的需求放缓以及供应过剩。
三星电子表示,P5工厂将于2028年开始量产,并补充说,公司还计划进行额外的基础设施投资以支持扩大运营。该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表示:“随着全球人工智能时代全面到来,三星电子预计存储半导体的需求将在中长期内增长。为了迅速应对市场变化,公司计划提前确保生产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