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意外鼓励,蚂蚁又一个奇兵出现了
11 小时前 / 阅读约6分钟
来源:凤凰网
蚂蚁集团推出全模态通用AI助手“灵光”,定位普惠,专注提升信息获取与处理效率,放弃“陪聊”功能。其三大核心功能包括生成多模态内容、30秒生成可交互应用、提供视觉交互入口。灵光坚持技术普惠,降低AI使用门槛。

摘要:

截止到发稿,灵光App已经冲上App Store总榜第七,App Store免费工具榜第一。同为阿里系兄弟,千问App目前排名总榜第四。

凤凰网科技 出品

作者|赵子坤

编辑|董雨晴

11月18日,阿里正式推出“千问”仅一天后,蚂蚁集团就推出全模态通用AI助手“灵光”。

巧合的是,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于当日现身蚂蚁集团园区,头戴白色鸭舌帽,佩戴工牌,由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CEO韩歆毅陪同。

据凤凰网科技了解,当天马云是来参加蚂蚁二期办公楼奠基仪式,并不是专门“为了灵光”。

不过,11月20日,蚂蚁集团CTO 何征宇在接受凤凰网科技在内媒体采访时透露,马云在私下沟通时表示鼓励,“希望我们往前冲”。

“本来定的目标是20万(下载量),马老师说这个目标太低。其实我们昨天就已经完成了,现在是破了50万。”何征宇说。

截止到发稿,灵光App已经冲上App Store总榜第七,App Store免费工具榜第一。同为阿里系兄弟,千问App目前排名总榜第四。

不同于“对标ChatGPT”的高调,蚂蚁对这款产品的定位是“普惠”,能够让用户获取信息和效率。

在被问及是否有类似千问的“对标”野心时,何征宇对凤凰网科技回答道:“我们更希望被别人对标。20万(下载量)只是一个指标,我们的目标是创造开放性的、有主张的、大家都很喜欢的产品,让用户能在灵光创作出足够好的应用。”

“灵光”负责人蔡伟则说,从产品主张的角度,成为第一并不是目标。“模型能力仍在持续演进,那短暂的第一名就没那么重要,甚至可能是错的。这件事在互联网时代也反复验证过。”

面对“起步是否稍晚”的疑问,蔡伟认为,“早和晚是相对的。”他类比道,抖音诞生时,快手也已发展多年。团队判断,大模型应用的“iPhone 4时刻”(即爆发拐点)或许尚未真正到来,现在依然是全力探索和创造用户价值的黄金时期。

谈市场竞争:“前面的机会太大了,我们今天讲的竞争都不是竞争”

当下,国内掀起了日趋激烈的AI应用竞争,玩家各有优势和长板。

何征宇直言:“如果你相信AGI是一个互联网级别的机会,今天所谓的竞争都不是竞争,只是有人暂时在一个方向上找了一桶油,那里找了一个苹果。”

他将阿里系的其他AI产品视为“共赴AGI的战友和兄弟”,强调在AGI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战场上,开放协作比零和博弈更重要。“我们在沙漠中找水,一定不会把所有人都派到一个方向上。”

这也支撑着蚂蚁做AI应用的定位——灵光明确放弃“陪聊”功能,专注于效率赛道。在产品负责人蔡伟看来,“用户要的是功能,不是模型。但用模型去做功能,是这个时代最大的变量。”

与市面上多数主打对话陪伴的AI产品不同,灵光选择专注于提升信息获取与处理的效率。

“当你在搜索引擎或小红书搜索一个概念时,得到的是大量需要手动筛选的链接和帖子。”蔡伟举例说,“而灵光要做的,就是利用大模型的能力,帮助用户完成信息的总结、归纳和推理,让复杂变简单。”

这种效率至上的理念贯穿灵光的三大核心功能:主对话能生成包含3D模型、动态图表的多模态内容;“闪应用”让用户用自然语言30秒生成可交互应用;“开眼”则提供视觉交互入口,让用户通过摄像头与世界互动。

蔡伟提出,行业主流的内容生成范式已从“Email时代的Markdown文本”进化到“Web时代的全代码生成”,后者能实现图文、图表、3D模型乃至可交互应用(闪应用)的动态构建。

这一技术路线,对模型代码能力与工程优化也提出了极高要求——代码量是纯文本的5-6倍,同时必须保证流畅的移动端体验。

但这一功能也让“灵光”区别于市场上产品,就在沟通会当天晚上,闪应用功能被“挤爆”,灵光通过官方账号承认崩了,称“马上会回来”。

谈产品与组织:三天讨论立项,押注“代码生成”

年初DeepSeek的横空出世,给整个中国AI行业带来了信心,也给蚂蚁团队带来了“兴奋、紧迫感和羞愧”的复杂情绪。

何征宇坦言,这促使蚂蚁在年后进行了连续三天的深入讨论,做出了“蛮彻底和果敢”的团队调整,成立了一个集研究、工程和产品“三位一体”的独立AGI组织。

“我认为只有这么一个高效的组织,才有可能在AI这个充满竞争和机会的时代,最大程度地提高我们的效率。”何征宇说。

“效率”也是他反复提及的关键词。不仅体现在模型训练上——用相对少的资源实现模型规模的跨越式增长,更体现在蚂蚁一贯的产品哲学上:用最前沿的技术做最普惠的产品。

从当年的二维码到今天的灵光,蚂蚁坚持的是同一套逻辑。“我们就是把技术里面最好玩的东西拿出来了,没想到这么受欢迎。”何征宇表示,灵光并非为了打击某个特定行业痛点,而是致力于降低AI的使用门槛,让它真正惠及普通人。

“蚂蚁一直擅长的是用最前沿的技术做最普惠的产品。”何征宇指出,从二维码支付到今天的灵光,蚂蚁希望能够始终坚持技术普惠的路径。蔡伟补充道,闪应用功能正是这一理念的体现,希望让每个人都能用自然语言生成以前需要整个团队才能完成的应用。”

谈发展与愿景:不是战略规划,是抓AGI时代的机会

谈及“灵光”在蚂蚁生态中的定位时,何征宇强调,并非简单的战略规划结果,而是对AGI时代机会的探索。“是在技术前沿的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

在技术积累策略上,蔡伟提出了“造船而非打桩”的理念:“如果基础模型是水位,打桩会在水位上涨时被淹没,而造船能随水位共同上升。”这意味着,灵光积累的后训练能力可以叠加在持续进步的基础模型上,实现“水涨船高”。

这种技术能力正在向蚂蚁生态的其他业务扩散。何征宇透露:“你们会在未来几个月里感受到其他产品有一股‘灵光味’。”他预计,灵光的技术能力将逐步渗透至AQ、蚂小财等业务,形成“技术底座支持业务,产品探索反哺技术”的循环。

对于商业化,团队表示还为时过早,“灵光上线才两天,你不可能让个2岁的孩子出来打工。”何征宇比喻道。“但我们坚信,AGI时代会产生区别于传统的新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