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讯 11月21日专稿(蒋均牧)随着ChatGPT引发的AI狂潮从云端向现实世界渗透,越来越多行业开始将视线投向“边缘AI”乃至“物理AI”——根据第三方预测,到2030年,互联智能设备数量将达到400亿个,物理AI规模也将暴涨至1700亿美元。其背后,是产业对实时响应、数据隐私、能耗效率等的迫切需求,以及AI应用由“通用化”向“专业化”、“垂直化”的进一步演进。

在这波浪潮中,老牌IP厂商Ceva再一起挑起了大梁,基于连接、感知、推理三大技术支柱,深度参与中国半导体创新,为智能时代的全面到来提供持续动力。就在11月中旬于上海举行的一场技术研讨会上,Ceva首席战略官Iri Trashanski与业务副总裁兼中国总经理王学海联袂接受了C114等媒体的采访,分享了该公司的洞察、布局及行动。藉此,我们或许可以一定程度上把握住AI与半导体领域未来的发展脉络。
据了解,Ceva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全球关键行业,并累计赋能200亿台设备,年新增出货量达20亿台。其市场影响力体现在消费电子、汽车智能化、工业物联网和网络基础设施等多个核心领域。
边缘觉醒:让智能来到每个人身边
“AI的未来不在云端,而在你我身边。”Trashanski在媒体圆桌上直言。他指出,尽管当前多数AI训练与复杂推理仍在云端完成,但高延迟、高成本与隐私风险已成为制约AI普及的瓶颈,AI向边缘的迁移是未来十年的确定性趋势。这一观点与市场研究机构的观察不谋而合:IDC认为,全球边缘AI芯片市场规模到2026年将突破450亿美元,其中低功耗语音与视觉类芯片占比超过40%;这一数字在Gartner的预测中更是高达688亿美元。
边缘AI的价值,正是让智能“下沉”至终端设备,实现实时决策、本地化处理。Trashanski以实际案例解释道:“当你对着耳机说‘翻译’,它不需要将音频上传至云端,而是在设备端通过小参数模型实时完成语音识别与转译。这种‘本地化智能’不仅响应更快,也避免了敏感语音数据的外泄。”
王学海补充说,边缘AI的兴起也反映了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物联网设备的爆炸式增长,海量的数据产生在边缘端,将这些数据全部传输至云端处理既不现实也不经济,在本地进行数据处理和决策已成“刚需”。同时,AI模型的轻量化(百万级、千万级参数)使得端侧有能力支持其高效运行。
在讨论边缘AI与现实世界融合的过程中,两位高管均提到了“物理AI”的概念,即生成式AI与代理式AI在实体设备中的融合应用,这被视为下一个前沿领域。预计到2030年,物理AI的市场规模将达到惊人的1700亿美元,涵盖消费电子、工业制造、汽车交通、公共安全等多个核心领域,是一个绝对不容忽视的机会。
三大支柱:构建“无处不在的AI”底座
如何将“物理AI”从理念落地为现实,实现“无处不在的AI”?Ceva的破局之道在于其聚焦多年的三大技术支柱——连接、感知、推理,以及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的“AI Fabric”框架,从而构建一个支撑智能设备无缝协作,使能设备自主感知、决策和行动的底座。
连接:Trashanski强调,连接不仅是数据传输的通道,更是设备间协同的基石。未来,全球成百上千亿的物联网设备都将被连接起来。Ceva提供包括蓝牙、Wi-Fi、UWB和5G在内的全方位无线连接解决方案,确保设备能够高效、稳定地被连接起来。特别是最新的Wi-Fi 7和5G-Advanced技术,更是为设备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高速、低延迟连接能力。
感知:随着传感器数量与类型的爆发式增长,如何高效处理多模态数据成为关键。通过先进的音频、运动和视觉传感器融合技术,Ceva使设备能够精准感知周围环境。例如其空间音频技术能够根据用户位置实时调整音频输出,提供沉浸式的听觉体验;而高精度运动传感器则能够准确捕捉人体动作,为健康监测和运动分析提供有力支持。其音频AI DSP、视觉感知IP与运动跟踪算法已应用于LG电视遥控器、Nothing耳机等产品中。
推理:当推理在本地完成,就能将AI训练的投入真正转化为价值,而这有赖于多样化的AI计算算力。Ceva的可扩展NPU和AI DSP为设备提供了强大的边缘推理能力,覆盖从0.1TOPS到400TOPS的算力范围,支持从关键词唤醒到70亿参数大模型的全场景推理。据透露,Ceva已成为微芯、联发科等全球头部芯片企业的NPU IP供应商,并在中国与多家终端厂商合作研发端侧大模型部署方案。
“芯片厂商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单一算力的提升,而是在性能、功耗、面积之间找到最佳平衡,以及以统一的软件工具链降低开发成本,这些正是Ceva所希望提供给客户的。”Trashanski告诉C114。
深耕中国:从技术赋能到生态共建
“中国不仅是Ceva的关键市场,更是技术创新的策源地之一。”王学海在谈及中国市场时如是说。据他透露,中国业务在该公司全球收入中占比“显著高于平均水平”,且持续保持高速增长。
这样的成绩主要得益于Ceva在中国的长期深耕——在中国半导体产业快速崛起的20年间,它扮演了“幕后英雄”的角色。从炬芯、翱捷科技到紫光展锐、瑞芯微,其IP已嵌入众多中国芯片企业的产品中。王学海将Ceva的角色定义为“赋能者”:“我们不做终端产品,而是通过IP授权帮助客户降低研发风险、缩短上市周期。”
面对中国市场特有的快节奏与高迭代需求,Ceva的策略是“全球技术本地化”。一方面,将全球领先的Wi-Fi 7、5G-Advanced、NPU架构引入中国;另一方面,通过本地技术团队与客户共同定制开发。目前,该公司正与多家中国头部企业合作,攻关高带宽NPU、端侧大模型部署等前沿方向。
“尽管全球市场存在波动,但中国在物联网、新能源汽车、工业智能化等领域的结构性优势仍在扩大。”在谈及中国半导体产业前景时,王学海表现出坚定信心。他特别指出,越来越多的终端品牌开始自研芯片,这为Ceva带来新的合作机遇,“无论传统芯片企业还是新兴终端厂商,都需要一个值得信赖的IP伙伴,来陪伴他们穿越技术周期”。
从云端到边缘,从单一功能到系统融合,AI的演进正在重塑半导体产业的发展逻辑。Ceva凭借其敏锐的市场嗅觉、全面的技术组合和强大的生态协同能力,无疑将在这场变革中扮演重要角色。有理由相信,未来它将像过去20年一样,继续与中国创新同行,共同织就一张覆盖万物、融入生活的智能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