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ChatGPT 在 2022 年底横空出世时,整个科技行业都被这股突如其来的对话式 AI 浪潮震得措手不及。
而彼时的谷歌,这家在 AI 领域深耕十余年的巨头,却显得格外沉默。它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却没有第一时间拿出与之匹配的产品回应。
一时间,被外界贴上了「反应慢」「优势不再」的标签。
为了应对 ChatGPT 带来的冲击,谷歌匆忙推出对话式 AI Bard,但 Bard 的首秀不仅未能扭转局势,反而因回答失准、体验不稳而引发新一轮质疑。
再看 OpenAI 这边,爆款产品一个接一个地涌现。
面对汹涌而来的竞争压力,谷歌创始人谢尔盖・布林以「创始人模式」回归,还亲自写代码。谷歌内部也开始大刀阔斧的整合,将 Google Brain 与 DeepMind 合并为 Google DeepMind。
事实上,布林的回归,很大程度上拯救了谷歌。

在布林最近的一次采访中,他透露了一个有意思的事情。
原话是这样的:
「最近我就在公司内部闹了场不小的争执,因为我们当时有一份清单,列着哪些工具可以用来写代码、哪些不能用来写代码。
而Gemini 居然在禁止列表里。
理由是 Gemini 必须保持纯粹,不能用它…… 反正一堆特别奇怪的理由,让我完全无法理解。
明明 Gemini 的代码能力很好,却因为一些莫名其妙的原因,被某个人加进了内部网页的黑名单。
于是我和他们吵得很凶。经过一段让人震惊的官僚主义流程之后,我终于把事情解决了。
我还把这件事告诉桑达尔・皮查伊了,他非常支持我。因为我真的搞不定这些人了,这事得皮查伊来处理。
我已经气到不行了。
所以你能想象那种感觉吗?一个公司里明明是你没亲自雇的那些人,却形成了官僚主义体系,然后你这个创始人回头反而要去对抗它,这真的是非常怪异的体验。」
布林的这一顿吐槽,可以说把谷歌奇葩现状全都摆到了台面上,流程变厚、规则变多,对产品定位不准,官僚主义严重等等。
设想一下,假如布林没有回归,现在的 Gemini 很可能依旧躺在禁止写代码名单里,沦为一个只能陪你聊天、讲笑话、回答百科的 AI。
现在是,大家用 Gemini 写代码玩疯了,这也是 Gemini 非常出彩的地方。
其实,布林的回归还要感谢 OpenAI 一位名叫 Dan 的人。2019 年,布林已经开始隐退,他表示自己想去做点别的事,比如在咖啡馆里闲坐、读读物理书之类的。
然而,在一次聚会上,这位叫 Dan 的人向布林提出质疑:你现在在干什么?这是计算机科学史上最具变革性的时刻啊!你就是计算机科学本身的一部分。
这句话对布林来说,简直像被人当面拍了一下脑门,他意识到自己需要做点什么。而当时的谷歌,又恰好正处在一种比别人慢半拍的尴尬阶段,就这样,布林那种创始人模式一下子被完整激活了,重返一线。

回归后的布林一刻也没闲着,我们可以从他此前的采访中感受一二。「我最近基本是每天都在投入工作。说实话,今天没去公司,我都有点不安,这也是我刚开始有点犹豫要不要来的原因。但我很高兴最终还是来了。
作为一个计算机科学家,我从来没见过像这几年 AI 发展这样令人兴奋的事情。真的,太震撼了。
过去这十年发生的事,完全超出了想象。作为计算机科学家,我现在几乎是每个月都会被新的突破震一次。你们肯定也在用各种 AI 工具,每个月都会冒出某种全新的能力。而我大概比普通人还要震惊两倍:天啊,计算机竟然能做到这个?所以,对我来说,我重新投入技术工作,就是因为我不想错过这个时代。」
也有人表示,谷歌在短短一年内,从 AI 领域远远落后到轻松拿下第一,真正的原因不止谢尔盖・布林的回归。还有谷歌在最关键地方的布局:
但最重要的一点是:来自 OpenAI 的竞争唤醒了这个沉睡的巨兽。

不管怎样,上周,随着 Gemini 3 与 Nano、Banana Pro 连续登场,谷歌在 AI 领域的王座可以说是基本坐稳了。
而从竞争对手的反应中也可以看出来,此次谷歌的强势回归有多么成功。
据报道,近日 OpenAI 首席执行官 Sam Altman 在一份备忘录中告诉员工,谷歌近期在 AI 领域取得的进展 —— 尤其是 Gemini 3 项目,可能会给 OpenAI 带来短期压力。这份罕见的「坦率」无疑释放出一个信号,带着 Gemini 3 再次「杀回」一线的谷歌,让 OpenAI 长期以来「不可战胜」的地位开始动摇,OpenAI 的日子更不好过了。
一方面,Anthropic Claude 在编码模型方面的影响力已经让 OpenAI「头疼」好一阵子了,现在谷歌 Gemini 3 又迎头赶上,甚至在关键领域还超越了 OpenAI,OpenAI 原本高举旗帜,朝着 AGI 迈进的技术领导者地位大受冲击,形式瞬间逆转。
而另一方面,与技术停滞相对应的是,OpenAI 还面临着巨额的计算成本预期,这令投资者担忧。当前,OpenAI 在股市上的估值高达 5000 亿美元,从未如此之高,但其营收仅为 130 亿美元,而预计到 2028 年将亏损 70 亿美元,另外 OpenAI 还在不断地朝着基础设施狂掷数千亿美元…… 短期内「疯狂膨胀」的市值与「质朴」的实际盈利能力的巨大差距,无疑让其游走在危险边缘。
而相较之下,老牌科技巨头则「稳重」得多,谷歌旗下拥有 YouTube、搜索、Gmail、地图和安卓系统,以及数十亿用户,多年积累下来的成熟生态体系,带来多元化的收入来源。资料显示,谷歌年收入超过 3000 亿美元,主要来自于广告和云服务,这使得其在 AI 上的布局更多是一种战略投资,有底气去进行各种「烧钱」的试验和投资,而无需考虑短期盈利。
而这种雄厚的资金、专有硬件以及数十年的数据处理经验,对于初创公司来说无疑是难以复制的,即便是 OpenAI。
当然,OpenAI 也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丧气,Sam Altman 仍然相信 OpenAI 会在长期内保持领先,他在备忘录中强调,「我不想让这份备忘录显得消极 —— 我们公司目前发展得非常出色…… 而且我预计这种情况会继续下去。」为此,他还透露了接下来的应对策略,核心是开发代号为 Shallotpeat 的新模型,专门用于改进、解决已发现的预训练缺陷。
另外,Open AI 还将计划聚焦AI 研究本身的自动化,这是一种旨在大幅缩短新模型开发周期的元方法,不仅是效率优化,而是试图从根本上改变竞争格局:如果 AI 系统能够加速自身演化,就可能削弱拥有庞大资源的现有参与者的结构性优势。
在最后,Sam Altman 表示:「我们必须同时做这么多棘手的事情 —— 打造最好的研究实验室、最好的 AI 基础设施公司以及最好的 AI 平台 / 产品公司—— 这确实很棘手,但这就是我们的命运。而且我不会去任何其他公司换职位。」
而有意思的是,在 Sam Altman 的备忘录被报道出来后,针对他对 OpenAI 的未来憧憬,有网友「锐评」:他说必须要让 OpenAI 成为「最好的研究实验室、最好的基础设施公司和最好的产品公司」,但这不就是谷歌的商业模式吗?谷歌在过去 20 年里一直都是这三者兼备……

参考链接:
https://x.com/Yuchenj_UW/status/1992458588774596613?s=20
https://x.com/kimmonismus/status/1991784913260154956
https://www.theinformation.com/articles/openai-ceo-braces-possible-economic-headwinds-catching-resurgent-google?utm_source=bc_modal&utm_campaign=lead_capture_with_single_article&utm_content=4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