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 11 月 26 日,据《金融时报》报道,中国已在全球“开源”AI 模型市场超越美国,从而在这一强大技术的全球应用方面获得了关键优势。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开源 AI 创业公司 Hugging Face 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过去一年,中国新开发的开源模型在开源模型下载总量中的占比上升至 17%,超过了谷歌、Meta 和 OpenAI 等美国公司的 15.8%。这是中国公司首次在这一领域超越美国同行。

开源模型允许开发者免费下载、修改和整合,使得创业公司更容易打造产品,研究人员更容易改进技术。这类模型的广泛普及将对 AI 未来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中国力推开源模型的举措,与美国多数科技巨头的“封闭”模式形成鲜明对比。OpenAI、谷歌和 Anthropic 等公司更倾向于完全控制其最先进技术,通过用户订阅或企业合作获利。相比之下,中国公司则会开放模型权限。

智库墨卡托中国研究所高级分析师张文怡 (Wendy Chang) 表示:“在中国,开源模式比在美国更为主流。美国公司选择不这么做。他们依靠封闭模式获得的高估值赚钱,不想开源自己的商业机密。”
根据麻省理工学院和 Hugging Face 的数据,DeepSeek 和阿里巴巴的千问大模型占据了中国开源模型下载量的绝大多数。
今年 1 月,当 DeepSeek 推出其强大的 AI 推理模型 R1 时,它震惊了硅谷。尽管只使用了极少的成本和算力,该模型的表现仍与美国竞争对手相当。R1 的发布引发了一系列质疑:资源更充足的美国 AI 实验室能否守住竞争优势?为运行强大模型而投入数十亿美元建设数据中心是否值得?
美国政府已在其《AI 行动计划》中试图说服美国企业投资符合“美国价值观”的开源模型。今年 8 月,OpenAI 发布了首款“开源权重”模型。这类模型可免费访问,但相比提供训练代码和完整数据的“开源”模型,其开源程度有所保留。
多年来,Meta 的 Llama 系列模型一直是开源权重 AI 模型的标杆,但是该公司正将战略重心转向开发更强的封闭模型,与 OpenAI、Anthropic 和谷歌等企业竞逐“超级智能”的制高点。
参与该项研究的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员谢恩・朗普雷斯 (Shayne Longpre) 指出,DeepSeek 和阿里云等中国公司开创了一种“范式转移”的模型发布方式。他表示,中国公司正以每周或每两周的节奏持续推出模型,提供多种模型供用户选择,这与美国 AI 公司每半年或一年发布一个系列的模式形成鲜明对比。
其他专家认为,尽管美国对高端芯片的出口管制限制了中国算力发展,但中国拥有大量本土培养的研究人才。这种优势使中国 AI 公司能够采用更富创造性的模型开发路径,例如运用蒸馏技术打造体积更小但性能强大的模型。此外,中国的 AI 实验室还大力发展 AI 视频生成模型。
与此同时,美国的 AI 公司则更专注于推进最先进的“前沿”模型。OpenAI 与谷歌 DeepMind 正致力于开发超越人类智慧的通用人工智能 (AGI)。
与中国相比,美国在开源领域的大型独立开发商要少得多。美国在开源领域的最新进展来自西雅图的艾伦人工智能研究所,该机构在 11 月发布了完全开源的 Olmo 3 模型。
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高级研究员兼副主任珍妮特・伊根 (Janet Egan) 指出:“中国在开源模型领域取得重大进展,这应当引起美国的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