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英伟达 CEO 黄仁勋在一次内部会议上罕见发火了。
因为他发现:在这家市值 4 万亿美元、全球最热的 AI 公司中,居然还有管理者要求团队少用 AI——“我听说英伟达内部居然有人让员工少用 AI?你疯了吗?”

据外媒 Business Insider 报道,这场全员会发生在英伟达发布历史最高季度营收(570 亿美元,同比暴涨 62%)后的第二天。
当时,公司上下沉浸在“大丰收”氛围中,但听闻有人要求团队少用 AI 后,黄仁勋直接当场发飙,并强调:“我希望所有能被 AI 自动化的任务,全部由 AI 自动化。”他指出,就算 AI 暂时做不好,也要继续用,“用到它好用为止”,并亲手把它变得更好。
或许是考虑到员工会紧张“用太多 AI 是否会被替代”,黄仁勋还补充道,AI 是员工在公司持续扩张中保持竞争力的基础能力,而不是威胁:“我保证,你们永远会有事情做。”
与微软、Meta、谷歌、亚马逊等推动员工使用内部 AI 工具、甚至将其纳入绩效要求的公司相比,这些公司过去两年都在裁员或收缩招聘规模。相比之下,英伟达则正在不停招人以满足数据中心的爆炸性需求——据了解,过去一年英伟达从 29600 人扩张到约 36000 人,黄仁勋还在这场会上透露:“老实说,我们现在大概还缺 10000 人。”
这场风波,也让大众第一次看到英伟达内部的 AI 使用现状。
黄仁勋透露,公司软件工程师正在使用 AI 编码助手 Cursor,并举这个例子说明:只有真正使用 AI,日常工作流才会被迅速革新。
这并非吹嘘。外界长期认为英伟达主要卖 GPU,但其软件部门其实规模不小——从 CUDA 到各种 SDK,再到整个 AI 计算栈,都需要大量工程师投入。而 Cursor 的使用,表明英伟达的工程体系正在迅速变得“AI 原生”。
要推动全员 AI 化,CEO 本人当然要身体力行。去年 10 月,黄仁勋曾在播客里提过一个惊人愿景:“我希望英伟达未来成为一个 5 万人规模、拥有 1 亿个 AI 助手的公司。”
而他不光是“喊口号”,本人也以“AI 工具深度用户”著称:
● ChatGPT:每日使用;
● Gemini:处理技术类任务;
● Grok:用于创意类内容;
● Perplexity:用于快速检索、调研。
除了 xAI 的 Grok,其余 AI 模型背后的公司均与英伟达有合作,本月又与 Anthropic 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估计 Claude 也即将加入黄仁勋的个人 AI 工具链。
事实上,在这次内部讲话曝光之外,黄仁勋过去几个月也在各种公开场合不断输出一个概念:
“抢走你工作的不是 AI,而是比你更会用 AI 的人。”
在他看来,员工要把能交给模型的部分全部自动化,剩下的才是“需要人类判断、协调以及新出现任务”的地方。
后来在 CNN 的采访中,黄仁勋也进一步解释道:“我可以确定,每个人的工作都会被 AI 改变。但改变的是工作内容,不是岗位本身。只要世界不停止创新,生产力提升不会带来失业。”——这正是他在努力向公众、投资者,甚至自家员工灌输的反焦虑观点。
然而,如今英伟达面临的现实是:就算技术上 AI 已无所不能,但在人这一层,其惰性和使用习惯是最慢也最难改的。如上文所说,英伟达目前大约有 36000 名员工,要让这些人在每个工作流程中都养成“先问 AI”的肌肉记忆,这显然不是光靠一场全员会就能解决的。
参考链接: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nvidia-ceo-employees-use-ai-every-task-possible-2025-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