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视频SoC芯片行业正迎来端侧AI融合与超高清再次升级的双重机遇,A股6家核心企业(瑞芯微、安凯微、富瀚微、国科微、星宸科技、北京君正)凭借技术深耕与场景拓展,在国内市场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本文基于2025年前三季度最新财报及企业核心业务数据,从市场表现、技术研发、产品布局三大维度展开分析,并预判行业发展趋势。
市场现状:业绩分化显著,场景需求驱动增长
2025年前三季度,A股视频SoC芯片企业受下游安防、车载、消费电子等应用需求结构变化影响,业绩呈现“头部高增、部分承压”的分化态势,研发投入与新兴场景布局成为业绩核心变量。
根据2025年前三季度财报数据,6家企业业绩呈现三大梯队,视频SoC芯片业务的场景渗透率直接决定增长动能。
第一梯队(高增长):瑞芯微凭借AIoT视频算力平台爆发,前三季度营业收入31.4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5.46%;归母净利润7.8亿元,同比激增121.65%,核心驱动力为机器视觉专用处理器RV1126B(支持3TOPs算力、4K视频处理)在IPC、机器人领域的放量,以及车载视频芯片在智能座舱场景的突破。
第二梯队(稳健经营):星宸科技依托安防与车载双轮驱动,2024年其视频SoC芯片在全球安防视觉AI SoC市占率高达41.2%,同时智能车载业务线出货量于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45.43%(数据来源:招股书),成为新增长曲线,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继续维持增长势头,营业收入为21.66亿元,同比增长19.5%;归母净利润2.02亿元,同比增长3.03%。
第三梯队(短期承压):富瀚微、国科微受细分市场竞争或产品迭代周期影响,业绩暂遇挑战。其中富瀚微前三季度营收11.41亿元,同比下滑12.42%;归母净利润8203.16万元,同比降幅55.82%,主要因消费类视觉芯片价格竞争加剧,但其车载视频芯片出货量于2024年同比增长47%,行业预测未来几年仍将保持约40%的增速;国科微前三季度营收11.72亿元,同比下降2.5%;归母净利润740.54万元,同比下降89.42%,系智慧视觉芯片下游安防需求短期调整,不过普惠型4K AI ISP芯片GK7206V1已导入头部客户,逐步释放产能。
特殊梯队(研发攻坚):安凯微、北京君正聚焦技术突破,业绩侧重长期布局。安凯微前三季度营收3.51亿元,同比下降5.22%;归母净利润-8223.92万元,同比降幅267.46%,但物联网摄像机芯片出货量仍保持快速增长趋势,低功耗AOV芯片KM01A/W已实现批量试产;北京君正前三季度营收34.37亿元,同比增长7.35%,其中计算芯片营收为9.08亿元,同比增长11.79%;公司归母净利润为2.44亿元,同比下降19.75%,其视频SoC与存储芯片方案在工业视觉领域渗透率提升,支撑营收基本盘。
6家企业的视频SoC芯片市场布局同时呈现“核心场景稳固、新兴场景突破”的特征。
安防仍是基本盘。星宸科技、富瀚微为安防视频SoC双龙头,合计占据国内专业安防市场或超60%份额,其中星宸科技安防IPC、NVR/NAS视频SoC出货量于2024年全球市占率分别为41.4%、37.2%(数据来源:招股书)。按出货量计,富瀚微是全球第二大视觉AI SoC芯片企业,市占率达16.3%,按收入计则位列第一,也是全球第一大端侧智能视觉处理芯片公司(2024年销量达1.42亿颗,数据来源:招股书),该公司前端IPC芯片支持8K分辨率与128路视频同步处理,覆盖平安城市、智慧交通等高端场景。
车载场景成关键增量。富瀚微车载视频与传输芯片已进入多家车企供应链,是全球最大的车载ISP芯片供应商,2025前三季度出货量继续保持高增速;国科微车载SerDes芯片(支持6.4Gbps传输速率)已通过AEC-Q100 Grade2验证,适配智能座舱与环视系统;北京君正车载LED驱动与视频处理芯片配套新能源车型,出货量随汽车智能化渗透率提升而增长;瑞芯微继续发力智能座舱。
消费电子新兴场景爆发:安凯微KM01W芯片为AI眼镜提供视觉解决方案,集成Wi-Fi/BLE与低功耗AOV技术,目前已实现批量出货;瑞芯微RV1126B芯片适配扫地机器人、会议摄像头,前三季度在机器人视觉领域出货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国科微智慧视觉芯片在消费类IPC(家用摄像头、智能门锁)领域持续发力,4G、低功耗、AI ISP黑光等技术推动产品不断迭代创新,成为当下消费类IPC产品的一个热门方向。
技术现状:AI深度融合视频处理,专利与算力双突破
6家企业在视频SoC芯片的核心技术领域(视频编解码、AI-ISP、端侧NPU、低功耗)持续突破,研发投入与专利储备形成技术壁垒,且所有技术进展均围绕视频处理场景落地。
核心技术进展:聚焦“视频+AI”一体化
视频编解码技术方面,超高清与高效压缩并行。如瑞芯微自主研发超级编码技术,4K视频压缩率较行业主流产品提升10%,降低存储与传输带宽需求,其RV1126B芯片支持H.264/H.265/H.266多格式编解码,适配8K超高清视频录制场景。
国科微全系列视频SoC支持AVS2/AVS3国产编解码标准,GK7606V1芯片的4K视频编码时延控制在50ms以内,同时支持多目视频同步编码,适配枪球联动摄像机需求。富瀚微视频编码器迭代至第5代,在智能安监场景下,同等码率下视频画质信噪比提升12dB,旗下FH8857V500芯片支持32路1080P视频同步编码,满足大型安防项目需求。
端侧AI集成方面,NPU算力与视频处理深度耦合。头部企业已形成“轻算力-中算力-高算力”的NPU布局,瑞芯微端侧算力协处理器RK182X支持3B/7B参数大模型,适配视频语义理解;富瀚微自研NPU,主打AI-ISP融合(如AI降噪、AI宽动态);国科微MLPU架构专为视频大模型设计,16TOPS算力芯片可实现离线环境下的视频物体识别与文字描述。
AI-ISP一体化快速推进,如富瀚微的“极光”系列AI-ISP引擎,在极低算力下实现12dB信噪比提升,搭载该技术的前端芯片面积与功耗较行业平均水平降低20%;安凯微KM02X芯片集成2TOPS NPU与独立AI-ISP模块,可本地运行人形/车型/宠物检测算法,无需占用NPU资源,适配家庭安防场景。
低功耗设计方面,适配端侧长续航需求。安凯微为典型的低功耗企业代表,其物联网摄像机芯片KM01A在AOV模式(1秒1帧抓拍)下整机功耗低于30mW,解决电池供电摄像机的续航痛点;其蓝牙音频芯片AK1080在音乐模式下功耗低至4mA,支撑AI耳机的音视频同步处理。国科微的消费类IPC芯片GK7203V1支持快启技术(启动时间<300ms)与低功耗休眠模式,待机功耗降低至50μA,适配太阳能供电摄像头场景。
研发投入与专利:高投入支撑技术壁垒
继续加码创新投入。2025年前三季度仅北京君正研发投入同比微降0.27个百分点,其余企业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带动各家企业研发费用率也较高,其中安凯微(30.13%)、国科微(33.14%)、富瀚微(23.35%)的前三季度研发费用率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19.62%)。研发投入方向高度围绕视频、AI站看,如安凯微研发投入1.06亿元,同比增长5.18%,重点投向低功耗视觉芯片;国科微研发投入3.88亿元,同比增长3.13%,资源集中于车载视频芯片与AI大模型适配。
专利聚焦实用化。截至2025年6月30日,瑞芯微累计获得736项专利(含678项发明专利),其中2025年新增专利多围绕视频编码与NPU协同;富瀚微拥有360项知识产权(168项专利),新增专利集中于AI-ISP与车载视频传输;安凯微累计获得374项专利,2025年上半年新增3项视频处理相关专利,优化多目视频同步处理算法。
产品现状:场景化细分加剧,产品矩阵覆盖全需求
6家企业围绕视频SoC芯片的核心应用场景,形成“安防-车载-消费电子-工业”的全场景产品矩阵,产品定位差异化明显,且均以视频处理为核心功能。
按2025年上半年产品布局重点看,6家企业各有侧重,如下表:
多数产品集成“CPU+NPU+ISP+视频编解码器+外设接口”,简化下游设计。例如安凯微KM02X集成4K视频采集、H.264解码、2TOPS NPU与多路麦克风阵列,直接适配带屏智能摄像机;瑞芯微RK3588集成8K视频处理、6TOPS NPU与PCIe 3.0,成为车载座舱视频中枢。
企业还会针对不同场景优化核心参数,如富瀚微车载视频芯片温度范围覆盖-40℃~105℃,满足车规可靠性要求;国科微GK7203V1芯片提供低成本E-BOM方案,外设接口(RTC、USB 2.0、SPI)丰富,适配长尾消费类IPC市场;安凯微KM01W专为AI眼镜定制,体积缩小至9x9mm²,集成Wi-Fi/BLE实现无线视频传输。
发展趋势:“视频+AI”成核心,场景与技术双升级
基于6家企业的技术布局与市场动态,A股视频SoC芯片行业将呈现三大明确趋势,均围绕视频处理场景的深度拓展。
技术上,端侧大模型与视频处理深度融合加速。
算力持续升级:NPU算力将从当前1-3TOPS向4-16TOPS突破,国科微预研的128TOPS算力芯片、瑞芯微下一代协处理器RK1860(支持13B参数大模型),将实现视频实时语义理解(如监控画面文字生成、多目标行为分析)。
编解码国产化:AVS2/AVS3、HDR VIVID、Audio VIVID、SVAC等国产标准将加速渗透,国科微、瑞芯微等企业已根据各自需求实现产品支持。
技术优势融合:北京君正探索视频数据“存储-计算”协同,通过近存计算技术降低视频AI处理的带宽损耗,适配边缘侧多路视频实时分析场景。
市场趋势方面,新兴场景替代传统场景成增长主力。
车载视频需求爆发:随着智能驾驶L2+渗透率提升,单车车载摄像头数量将从8颗增至15颗以上,富瀚微、国科微、星宸科技的车规级视频SoC出货量有望保持高速增长,重点覆盖CMS(电子外后视镜)、DMS(驾驶员监测)、环视系统。
AI穿戴与机器人视觉放量:安凯微AI眼镜芯片、瑞芯微机器人视觉芯片、星宸科技具身智能机器人视频SoC,将受益于AI硬件普及,2026年相关市场规模预计突破50亿元。
工业视觉加速渗透:北京君正、瑞芯微的工业级视频SoC(支持-40℃~85℃温度范围、抗干扰设计),在新能源、电力等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中,将替代进口芯片,市占率逐步提升。
从竞争角度看,国产化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头部企业优势扩大:瑞芯微、星宸科技、富瀚微凭借技术与规模优势,在视频SoC核心场景(安防、车载)的市占率将进一步提升,预计2026年CR3突破70%。
中小企业聚焦细分:安凯微(低功耗消费类)、国科微(普惠型安防)将通过差异化产品占据细分赛道,避免与头部企业正面竞争。
生态化竞争加剧:企业将从“单一芯片”向“芯片+算法+解决方案”转型,如瑞芯微提供视频AI开发平台、星宸科技推出安防整机参考设计,通过生态绑定下游客户,构建长期竞争壁垒。
结语
综上所述,国产视频SoC芯片行业正站在一个由技术革新与场景拓展共同驱动的高速发展起点。通过对A股六家核心企业2025年前三季度表现的梳理可以看出,行业内部虽因下游需求结构变化而呈现业绩分化,但“视频+AI”融合与超高清升级的核心趋势已不可逆转,并成为企业构筑竞争壁垒、开拓增长曲线的关键。
未来,端侧大模型、AI ISP、AOV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合,将与车载视觉、AI硬件、工业视觉等爆发性需求形成共振,推动行业进入新一轮高速成长期。最终,竞争将不再局限于芯片本身,而是升级为以视频处理为核心、涵盖算法与解决方案的生态系统之争。对于这六家中国企业而言,唯有持续深耕核心技术、精准卡位高潜力场景,方能在波澜壮阔的产业变革中立于不败之地。
(校对/邓秋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