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plet=九宫格?英特尔中国区董事长的重庆神类比火了!
12 小时前 / 阅读约4分钟
来源:集微网
英特尔在重庆举办技术创新与产业生态大会,王稚聪回顾英特尔在华发展历程,介绍芯片技术演进,将重庆城市特色与芯片设计类比,强调未来英特尔技术和业务模式将更灵活开放。

11月19日,英特尔技术创新与产业生态大会在重庆举办。英特尔中国区董事长王稚聪出席并发表讲话。

今年是英特尔进入中国市场的四十周年,此次在家乡重庆举办的大会,让9月刚刚履新成为英特尔中国区掌门人的王稚聪感慨颇多。

王稚聪首先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回顾了英特尔的在华发展历程。从1985年进入中国,1991年读大学时期的中型机、小型机时代,到1993年奔腾处理器进入中国,再到1997年他加入英特尔并服务近30年,和诸多产业伙伴一起见证了英特尔在中国的成长,以及中国伟大的改革开放时代。

同时,在计算架构上,经历了了从中小型机到PC的崛起;在网络层面,见证了三十年前的以太网,发展到庞大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再到现在的PC、数据中心、物联网、互联网和AI融合在一起。目前中国的PC市场和云计算市场都在迈向万亿元的规模,物联网方面,智能制造也达到了万亿级的市场。英特尔在中国的合作伙伴也取得长足发展,长期合作的伙伴超过1.5万家。

王稚聪介绍,除了业务、技术的合作之外,英特尔也在中国积极践行科技向善。例如,英特尔将AI技术首次用于长城保护与修缮,也利用AI协助保护长江江豚,这些小小的例子,反映了英特尔作为科技公司,如何探索以技术回馈生态与环境保护。这些好的方向,英特尔会继续坚持。

王稚聪表示,经过四十年的发展,英特尔在中国形成了庞大的业务网络:以北京英特尔中国研究院为代表的研究体系,以上海(亚太研发中心)为中心的研发中心,以成都(封装测试基地)为中心的制造中心,以及以深圳为核心的技术支持体系。英特尔的业务遍及全国。近年来,英特尔也欣喜地看到,客户正在从中国走向全球,在科技产业中成为引领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对于此次在重庆举办大会,王稚聪表示,英特尔与重庆在理念上有某些共通之处。

重庆整座城市依山而建,空间利用极致而巧妙。穿楼而过的李子坝轻轨,与英特热Intel 18A芯片的剖面结构有着奇妙的相似之处:底部是背部供电层,上面是信号层。一个小小的芯片就像一座微缩城市,同样以极致方式利用空间。轻轨的流动如同信号的传递,摩天大楼仿佛电路的延展,设计一枚芯片,就像规划一座复杂城市,无论是现代化城市建设者还是集成电路工程师,都展现出高超的技艺。

重庆老火锅有“九宫格”,点餐方式有两种,要么点套餐,要么随心点菜,这与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趋势——芯粒(chiplet)非常相似。过去英特尔以设计大型、复杂的单芯片为主,如今正转向基于芯粒的设计,从Meteor Lake开始,到即将推出的Panther Lake和Clearwater Forest都是如此,也就是将芯片拆解成更小的功能单元,就是芯粒,再在单一封装内进行集成。每个单一功能的IP,不管是CPU、GPU、NPU还是I/O,都可以类比成火锅里的“一道菜”。

“重庆这座城市的精神气质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开放与融合。火锅‘一锅煮天下’,万物皆可入味。未来,英特尔也会将不同的重要功能单元灵活组合,打造适应不同需求的芯片;若中国客户有‘点菜式’的需求,我们也可以生产定制芯片。随着技术突破,我们的业务模式也将更加灵活、更加开放。这将是未来英特尔技术和业务模式演进的两个重要方向。”王稚聪说。

最后,王稚聪强调,重庆是一座充满活力与坚韧精神的城市,这种精神激励人们在充满挑战的未来不断创新、合作前行。面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各种挑战,仍要继续“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