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在2025移动通信高质量发展论坛上,《2025中国5G发展传播力分析》(以下简称《分析》)发布。记者获悉,2025年1月至11月,全网5G相关传播信息量达1346.68万条,呈现快速上涨态势,传播焦点从基础建设转向深度融合与前沿探索,5G成为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力量。

工信部新闻宣传中心党委副书记、副主任赵荣贵表示,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5G网络,5G应用覆盖国民经济97个大类中的86个,相关案例超13.8万个。当前全网5G话题热度不减,传播声量持续攀升。工信部新闻宣传中心大数据舆情监测系统数据显示,2025年6月至11月,5G相关话题月传播信息量均超过120万条,整体舆情信息量自年初即呈现快速上涨态势,并于8月达到峰值。
据介绍,微博成为5G相关信息传播的主要平台,占比高达39%;其次为自媒体号、论坛、视频网站、短视频平台、新闻网站及客户端、微信公众号文章和外媒。在传播内容中,5G-A、6G、工业互联网、量子通信、统筹、转型、规模化、数智一体、生态等词汇成为高频热词,反映出产业关注焦点正从基础建设向深度融合与前沿探索转移。

在2025年5G传播版图上,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山东省、广东省、浙江省、湖北省、山西省、河南省、重庆市十个省市成为5G发展传播的引领地区。这些地区作为“传播策源地”与“声量制高点”,通过三大路径构建了强大的传播影响力:一是政策导向性传播,其发布的5G相关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常引发全国性媒体关注,成为行业解读未来风向的“必读文本”。二是产业生态共振,通过举办国际级展会、高端论坛,汇聚顶尖企业与专家观点,产生巨大舆论涟漪效应。三是标杆应用场景的示范效应,如上海的“5G+智慧医疗先导区”、武汉的“路特斯5G智能工厂”等项目,通过案例化、场景化报道,向全国展现了5G的真实价值。
在5G产业企业层面,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中国铁塔、华为、中兴通讯、中国信科、联想、百度、小米等成为5G传播的引领者。电信运营商以“广度”与“温度”并重的传播策略,将“连接20亿物联终端”“5G网络覆盖全国90%以上行政村”等里程碑成就转化为公众可感知的故事;华为、中兴等设备商则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通过发布5G-A、通感一体化等突破性技术,持续为产业注入新话题;终端厂商和互联网巨头则通过推出支持最新5G特性的设备与创新营销,在消费端制造声量,推动5G体验深入人心。
赵荣贵表示,2025年中国5G传播的焦点已从早期的“硬指标”全面转向“软实力”与“新价值”,呈现出五大鲜明亮点。一是从“样板间”到“商品房”,应用成果普及化传播成为主流。传播内容不再局限于示范案例,而是聚焦5G在千行百业中规模化部署带来的实际效益。二是5G-A技术突破,开启“泛在智能”新叙事。舆论围绕“万兆体验”“千亿物联”“内生智能”展开热烈讨论,通感一体化技术赋能的车路协同、低空物流无人机监管等场景,因其前瞻性而获得高传播声量。三是与AI大模型深度融合,塑造“智能体通信网络”新范式。舆论关注“AI for 5G”和“5G for AI”的双向赋能,5G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构成年度最具前沿性的传播亮点。四是传播主体多元化,垂直行业“领军者”成为新晋意见领袖。5G发展传播声量不再仅由运营商和设备商主导,大量成功应用5G的垂直行业企业站到传播前台,更具说服力和示范效应,回应了社会对5G的关切,也极大增强了5G价值的影响力。五是价值传播升维,从“效率提升”到“绿色发展与社会公平”。从关注商业价值到关注社会价值,5G通过赋能远程办公、智能电网、精准农业等,体现了科技的“温度”,获得了主流媒体和公众的高度赞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