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云栖大会:英特尔×阿里云携手发力与下一代至强“剧透”
3 小时前 / 阅读约7分钟
来源:集微网
2025云栖大会上,英特尔与阿里云联合发布基于至强6处理器的云基础设施新品,并展示下一代至强处理器部分信息,强调软硬件协同优化加速AI落地,满足数据中心需求。

2025云栖大会上,英特尔举办专场活动,与阿里云联合发布了多项基于至强6处理器的云基础设施新品,包括兼容多代际服务器的阿里云通用算力型实例u2i,内存增强型实例re8和第九代企业级ECS实例g9i,以及磐久AI高性能存储服务器和磐久高密存储服务器等。这些合作与实例表明,通过软硬件协同优化与底层架构创新,将有效加速AI在云端与企业场景中的落地应用。

此外,在活动现场英特尔还展示了目前尚未正式发布的下一代至强处理器的部分信息,其将采用下一代Intel 18A工艺以及Foveros Direct 3D先进封装技术,以提升产品性能与能效表现,这也表明了英特尔为AI及数据中心市场所进行的新的产品布局正在临近。

产业链协同将加速AI落地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吸引了云计算、芯片等产业链企业的广泛关注。而芯片厂商、云服务商等上下游的协同联动则是整合硬件性能与软件生态优势,切实提升产业效率,加速千行百业的数智化转型的关键。

在2025云栖大会英特尔专场活动上,英特尔与阿里云携手亮出多项云基础设施创新成果,包括 u2i 通用算力型实例、g9i 第九代企业级 ECS 实例、re8 内存增强型实例,以及磐久 AI 高性能存储服务器等。这些实例与硬件产品说明了产业链协同合作对产业链的有力促进。通过软硬件协同优化,可有效降低企业 AI 应用成本,加速 AI 在云端与企业场景中的落地。

对此,阿里云弹性计算与存储产品负责人陈起鲲表示:“第九代 ECS 实例不到 100 天超 1 万客户,u2i 实例性能提升 40%。我们与英特尔合作,以软硬件协同释放红利,让客户享更高性能与更低成本,支撑千行百业需求。”

英特尔数据中心与 AI 集团中国区总经理陈葆立也指出:“至强 6 与阿里云深度合作,将硬件能力转化为客户可见产品,如 CXL 技术落地。未来双方持续合作,通过更多创新性的产品与生态优势,助力 AI 高效落地。”

数据洪流驱动基建升级

AI时代数据的爆发式增长对行业企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根据英特尔数据中心及人工智能集团首席工程师龚海峰的介绍,去年全球数据中心的数据量已达41.2ZB。在接下来的5年中,数据量将保持每年40%-42%的增长速度,预计到2029年,全球数据中心数据量将会达到惊人的228.9ZB。

数据洪流的背后,需要数据中心提供计算、存储、传输这些数据的基础设施。英特尔发布的至强6处理器,其中E-core能效核为高密度横向扩展业务来打造,可以为这些业务提供最高的每瓦性能;P-core性能核为计算密集型的应用打造,可以提供最高的单核性能。另外,英特尔还为网络和边缘应用提供了基于至强6内核的SoC产品,里面集成了vRAN Boost和媒体加速技术,内置网络功能。这些SoC可以帮助客户设计出用于网络和边缘的能效更高的服务器。

除具备优越的AI计算性能之外,至强6也被作为机头CPU应用于GPU异构服务器当中。作为机头CPU,至强6处理器可提供强大的I/O功能,每个P-core处理器最高可以提供96个PCIe 5.0通道。在搭载2路服务器时,至强6处理器可以提供多达192个PCIe 5.0通道,可以非常灵活地搭载不同数量的GPU进行更大的扩展。

龚海峰还指出,除至强服务器之外,英特尔在数据中心领域还提供了Gaudi 3 AI加速器、以太网控制器、以太网芯片和网卡等多系列的产品,可满足数据中心的各种需求。

以最新发布的阿里云第九代企业级ECS实例g9i为例,其搭载至强6处理器,发布仅100天已经获得超过1万家客户的信赖,为包括汽车、视频、在线游戏、数据库和IoT行业在内的众多客户提供可靠的高性能支持。

至强 6 驱动存储革新

当前数据中心领域的另一大热点是如何通过AI存储服务器,帮助客户高效存储、管理数据、从中挖掘深层价值。本次云栖大会上,阿里云给出的方案之一是,构建基于至强6处理器的文件存储和对象存储服务器——磐久AI高性能存储服务器和磐久高密存储服务器。这些方案利用了至强6在核心数量、内存带宽、I/O吞吐以及AI加速指令集方面的优势,并基于至强6硬件卸载加速CRC,压缩等算子效率。

在软件创新方面,阿里云瑶池数据库率先推出了基于CXL 2.0 Switch技术的PolarDB 数据库专用服务器。该数据库搭载了基于至强6处理器平台的CXL 2.0内存池化与动态扩展能力,帮助用户摆脱了单机内存限制,而可以按需从内存池中动态获取内存,从而在性能和成本之间取得理想平衡。

对此,英特尔数据中心及人工智能集团资深存储架构师曹刚表示,至强6处理器原生支持CXL 2.0协议,也支持CXL 2.0里面定义的内存池架构。对内存池的实现可以支持多种不同的架构,比如通过Multi Port实现的内存池,或者通过CXL Switch来实现的内存池。无论是哪一种架构,内存池最终都可以帮助客户减少内存资源的限制,提高内存利用率,降低TCO。

龚海峰也指出,英特尔在产品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了持久化内存,在架构上可以支持数据持久化所需要的流程,也能够做到和介质无关的兼容性。另外英特尔处理器可以支持多达64条CXL通道,当处理器接多个CXL设备的时候,还可以支持CXL设备之间的交织访问,来达到最高的带宽。

下一代至强与弹性计算

本次活动中,英特尔展台还剧透了其下一代至强处理器的部分信息。根据陈葆立的介绍,下一代的至强的产品代号为Clearwater Forest,将采用Intel 18A制程,单路能效核(E核)最高达288个。

另据了解,Clearwater Forest可以直接兼容现有至强6平台的主板。在内核上则支持业界最新的DDR5 8000速率的内存条,使得整个产品相对第一代的E-core产品,在能效上和性能上都有大幅度提升。

目前弹性计算成为云计算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作为一种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计算资源管理模式,弹性计算核心在于通过虚拟化技术实现资源的动态调配,使用户能够根据业务需求灵活调整计算资源规模。陈葆立强调,无论至强6还是下一代至强都对弹性计算给予很好的支持。“最好算力是很弹性的,因客户的需求放大、缩小,内存的比例放大、缩小都是弹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