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Disk(闪迪)已将其11月份NAND闪存合约价格大幅上调50%。此举凸显了存储市场供应的快速收紧,而这既是人工智能(AI)数据中心持续增长的需求所致,也是晶圆供应高度紧张所致。
消息人士称,SanDisk的价格调整在存储供应链中引发震动,促使创见(Transcend)、宜鼎国际(Innodisk)与宇瞻科技(Apacer Technology)等模块制造商暂停出货并重新评估报价。特别是创见,已于11月7日暂停报价和发货,预计“市场环境将持续向好”。换句话说:“价格在稳定下来之前可能会继续上涨。”
创见科技公布2025财年第三季度综合营收为41.1亿新台币(约合1.33亿美元),环比增长27%,同比增长63%,毛利率高达45%。净利润更是同比增长334%。
宜鼎国际的营收也同比增长64%至38亿元新台币(约合1.23亿美元),净利润增长近250%。
宇瞻科技也不甘示弱,第三季度营收达32.2亿元新台币(约合1.04亿美元),同比增长70%。
这三家公司都将业绩增长归功于晶圆厂的供应集中化,晶圆厂优先生产高利润率的DRAM,例如用于AI服务器和高性能计算(HPC)设备的DDR5和HBM(高带宽内存)。问题在于:老款DDR4产品——尽管对工业和企业系统仍然至关重要——如今供应短缺,进一步推高了下游产品的价格。
这与我们今年在整个芯片行业看到的趋势如出一辙:AI工作负载占据主导地位。晶圆厂将更多生产线投入到用于GPU和加速器的尖端内存生产中,导致消费级SSD、嵌入式模块和主流DDR4等通用内存领域供不应求。结果如何?结构性短缺推高了存储供应商的利润,却让OEM和终端用户疲于奔命。报道指出,创见预计市场“上涨势头”将持续,因为各公司需要在提价和有限的产能之间寻求平衡。
如果您正考虑升级设备或扩展数据中心容量,现在或许应该尽快行动。由于SanDisk的NAND闪存价格上涨以及DRAM持续短缺,SSD和内存模块的价格趋势只有一个方向,那就是上涨,而不是下跌。历史经验表明,当存储器制造商嗅到利润的曙光时,他们不会急于在一夜之间扩大供应。由于AI仍在消耗着行业所能生产的每一块剩余芯片,这种短缺状况可能会持续到2026年——除非AI泡沫突然破裂,但即便如此,市场也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