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订单回暖下业绩迷局:芯源微成长阵痛?
2、时代电气:三期SiC 产线有望年底实现产线拉通
3、容百科技:与宁德时代签署合作协议,发力钠电领域
1、订单回暖下业绩迷局:芯源微成长阵痛?

当存储行业的复苏信号在市场中逐渐清晰,国产半导体设备领域正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在这一浪潮中,芯源微凭借持续落地的国内领先存储客户订单,无疑成为赛道上备受关注的亮眼存在。值得关注的是,北方华创已成为公司控股股东,这一股权变动为芯源微带来了新的发展动能——双方可推动不同设备的工艺整合,提供更完整高效的集成电路装备解决方案,也可在研发、供应链、客户资源等方面加强协同效应。
然而,与订单端的积极态势形成鲜明反差的是,芯源微的业绩表现正经历着阶段性的“降温”。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与利润双双承压,交出了一份不及市场预期的成绩单。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9.90亿元,同比下滑10.4%;归母净利润由盈转亏,录得-0.10亿元;扣非净利润更是大幅下滑至-0.94亿元,同样陷入亏损区间。
进入第三季度,芯源微业绩下行压力进一步凸显。单季营收2.81亿元,不仅同比大幅下降31.6%,环比跌幅也达到35.2%,存量订单结构、生产交付及验收周期等因素的叠加影响逐步显现。
利润端的表现更为严峻,公司Q3归母净利润-0.26亿元,同环比均由盈转亏;扣非归母净利润-0.44亿元,不仅同比首次陷入亏损,环比亏损幅度也持续扩大。
订单回暖与业绩承压的矛盾背后,芯源微正站在行业复苏与自身成长的交叉路口。
订单高增,收入延迟
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末,芯源微存货规模达25.26亿元,同比增长34.7%;合同负债为8.03亿元,同比增幅达70.9%。这两项指标的显著上升,反映出公司在手订单充沛、生产备货积极,但也从侧面揭示出产品交付至收入确认之间仍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导致业绩在当期内未能充分释放。
从具体产品线来看,前道Track(涂胶显影)设备作为直接影响芯片良率与产线效率的核心装备,其技术成熟度与客户验收进度是影响收入确认的关键。目前,公司该系列产品仍处于市场导入初期,在工艺适配性与性能稳定性方面尚需持续优化,导致验收周期延长,相关收入未能按计划计入前三季度报表,成为业绩承压的首要因素。
前道物理清洗设备方面,尽管已实现向战略客户的大批量机台交付,但由于客户产线规划调整或现场调试适配等因素,验收进程有所推迟。在半导体行业中以“客户验收”为收入确认节点的准则下,该部分收入未能及时兑现,进一步加剧了当期业绩压力。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公司战略布局重点的前道化学清洗机,新签订单同比实现较大幅度增长,显示出良好的市场拓展势头。然而,该类设备从接单到最终验收通常需经历6–12个月甚至更长的转化周期。目前多数订单仍处于生产、交付或调试环节,尚未形成大规模收入,因此短期内难以弥补其他产品线验收推迟所带来的业绩缺口。
综合来看,尽管前三季度业绩受到产品验收节奏的影响,但从合同负债的快速增长以及前道化学清洗机、涂胶显影机的稳定签单情况来看,公司产品竞争力与市场需求依然坚实。特别是在后道先进封装领域出现复苏趋势的背景下,公司各业务线有望随着产品逐步成熟与验收进程推进,迎来更明确的收入兑现。
受益封装龙头增长
在国产半导体设备领域,芯源微凭借成熟稳定的设备产品,已成为盛合晶微的重要设备供应商。双方的合作关系随着盛合晶微的业务扩张而持续深化。
盛合晶微作为全球排名前十的OSAT(外包半导体封装和测试)企业,近年来保持较快增长。根据灼识咨询数据,该公司在中国大陆12英寸WLCSP市场位居首位,也是国内目前唯一实现硅基2.5D芯粒规模化量产的企业,在该细分领域市场份额约为85%。其招股书显示,2022至2024年营收复合增长率为69.77%,在全球前十大封测企业中增速领先。这一增长直接带动了对芯源微相关设备的需求。
而随着CoWoS类先进封装产能的逐步提升,芯源微有望获得更多设备订单。盛合晶微正在推进产能建设,其三维多芯片集成封装项目设计月产能包括8万片凸块工艺加工和1.6万片三维多芯片集成封装。据行业估算,每增加1万片CoWoS及同类先进封装月产能,预计将为芯源微带来约3-4亿元的设备订单,主要涉及前道Track(涂胶显影)设备和化学清洗机等产品。
从盛合晶微的招股书来看,其国产设备采购比例从2021年的15%提高至2024年的40%,这一提升与芯源微设备的应用有关。芯源微的涂胶显影设备和化学清洗机等产品,为盛合晶微在2.5D/3D集成、混合键合等先进封装技术的量产提供了设备支持。双方的合作有助于提升国产封装产线的自主化程度,也为芯源微在设备国产化方面积累了经验。
结语
尽管芯源微正经历产品导入期的业绩阵痛,但其在技术突破与市场拓展方面的进展依然值得期待。短期业绩波动虽带来挑战,却也凸显了公司在产品结构升级与客户深度协同中的成长轨迹。随着前道设备逐步通过验证、先进封装需求持续释放,以及控股股东协同效应的深化,芯源微有望在行业复苏与国产替代的双重浪潮中,突破当前瓶颈,迎来新一轮成长周期。
2、时代电气:三期SiC 产线有望年底实现产线拉通
近日,时代电气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披露,公司三期株洲产线(SiC 产线)有望在2025 年底实现产线拉通,目前正积极开拓境内外客户,产品覆盖 650V-6500V 电压等级,适合高频/大功率密度系统要求,可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不间断电源(UPS )、风力发电、光伏逆变器、船舶运输、铁路运输、工业、智能电网等领域。公司 SiC 产品(SBD)已在光伏领域批量供货,SiC TO 器件已在充电桩、OBC、电源检测等领域批量供货。
此外,时代电气的高压IGBT产品主要应用在轨道交通与电网领域。轨道交通领域,过往主要用于公司自产轨道交通装备,近年开始向永济、铁科等供应商突破,占比逐渐增长,该领域市场容量稳定;电网领域,十四五、十五五期间电网建设预期较为乐观,主要竞争对手包括ABB、东芝、国电南瑞和英飞凌等。电网业务为项目制,公司前三季度高压IGBT业务收入约6亿元,同比增长超30%,主要增长来自电网业务,目前公司在国内高压器件市场占有率维持在约50%。高压IGBT对公司利润有明显正向拉动作用,其毛利率高于中低压器件;但也需要综合考虑历史研发投入的摊销影响和产线折旧因素。
时代电气表示,公司功率器件的出海渠道分为两类:高压功率器件中,电网类产品依托整机完成出海,工业产品及轨交产品在欧洲开拓市场;中低压功率器件以欧洲市场为主攻方向并持续拓展渠道,法雷奥之后会有新客户开拓。预计到明年海外收入占比有望提升,目前在持续努力中。
今年前三季度,中车时代半导体公司营业收入为 39.23 亿元,较上年同期 31.85 亿元增长 23.19%。其中,双极器件收入 4.55 亿元,同比下降 11%,IGBT 合计收入 34.68 亿元,同比增长 29.73%(其中,高压 IGBT 收入6.05 亿元同比增长 36.59%,中低压 IGBT 收入 28.62 亿元同比增长 28.36%)。中车时代半导体公司前三季度利润率与上半年相比略微下滑。
3、容百科技:与宁德时代签署合作协议,发力钠电领域
11月16日晚,容百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近日与宁德时代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在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领域展开深度战略合作。根据协议,容百科技被正式确立为宁德时代钠电正极粉料的第一供应商,标志着其在钠电材料领域的技术实力与市场地位获得国际头部客户的高度认可。
公告显示,在容百科技钠电正极材料的技术、质量、成本、交付及服务满足宁德时代要求的前提下,后者承诺每年向容百科技采购不低于其总采购量的60%。若年度采购量达到或超过50万吨,容百科技将通过进一步降本给予更优惠的价格支持。此外,容百科技还将在原材料供应方面积极响应宁德时代需求,并在产能安排上优先保障其供货。合作协议自签署之日起生效,有效期至2029年12月31日,并设有自动续约条款。
本次合作协议的签署,旨在进一步发挥各方在产业领域的专业与资源优势,致力于构建更安全、更低碳的新能源电池产业生态。双方将在战略目标协同、产品长期供应、新品开发等方面建立合作关系。 宁德时代钠新电池通过了 GB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以下简称“新国标”)认证,成为全球首款通过新国标认证的钠离子电池。作为宁德时代的钠电正极粉料第一供应商,公司与其建立了钠电正极材料规模采购合作意向,标志着公司钠电正极材料产品的开发技术实力和市场地位得到了国际头部客户的认可,是公司致力于成为钠电正极材料产业整体解决方案提供者的重要举措。宁德时代作为国际锂电行业龙头,其示范作用具有深远影响,钠电正极材料及钠离子电池有望迎来规模化应用。
容百科技表示,多年来,公司在钠电领域持续进行战略性投入,公司钠电正极产品开发处于领先优势,各项性能参数、工艺稳定性和成本控制等综合指标表现突出,在动力、储能、启停电源等领域已在国内外头部战略电池厂商中卡住领先位置。本次战略合作不仅达成了材料批量采购意向,双方还将积极开展钠电全方位产品技术合作。
